2017年7月30日一早,我们一行5人两车从乌海出发前往甘南、川西自驾游,此行的两个主要目的地是近些年才兴起且负有盛名的佛教修行圣地色达五明佛学院和白玉亚青寺。此次行程历时8天,行程4300多公里。从当晚到达甘南州合作市之后一直是在藏区行走。因此我将此行称为“广袤西部藏区行”。这次自驾游一路走过、又给了我许多的感悟和感触。
最强烈的感触就是:历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在强国梦的路上一路走向富强,体现在这次驱车大臧区之行的方方面面。一是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高速公路网穿越深山峡谷、高原草地,把我们在观赏一路风景兴奋里快速的带到了向往的每一个景点、一座县城。二是在不远的将来,以国家的实力将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路全部打通公路隧道,那时在大藏区自驾游历将更快捷、更安全。三是不论是经过,还是住过的甘南、川西、青藏高原的每一个县城都那么的精致繁荣,那么详和宁静,各民族那么多融洽和睦。
此行的感触之二是景在路上。在甘南、川西、西藏、青海等大藏区游玩,自驾是最好的选择,因在这个地区,景在路上,开车看景,一路上有看不完的景象、景致、景色;停车驻足探究人文景观,地域文化、宗教信仰、饮食风土。也就是拜寺,观人、访民俗,观赏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听语言、乡音。可以做到动、静相宜,旅(走)游(转)结合。
此行的感悟之三是白纳沟的经幡。白纳沟在玉树县结古镇南约20多公里的通天河畔,在从昌都到玉树的214国道旁,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文成公主庙就建于其中,是一个真正圣洁的地方,是众多藏汉信众朝圣膜拜的地方,之后有叙述。
驱车进入白纳沟时间及近八点已是黄昏,其他已无暇细看,但从进入沟口直至文成公主庙前数公里两侧山峦、山峰间挂满且随风飘动的经幡着实让我震撼!赞叹不已……。这样规模浩大的山体悬挂经幡群,从山口直至庙前延绵数公里是我这些年来多次进入藏区不同地方尚未见到过的。这里代表和包含着多少藏汉信众的念诵及祝福……。这里蕴含着藏汉民族多少藏汉民众对美好爱情的赞许!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愿望和期盼!是对汉藏民族和谐共存,相礼相让,相濡以沫典范--文成公主的赞美!谁是神、神走哪!这就是广大民众心中正真敬仰、膜拜的神!
第二天、8月31早晨,按照在家养成的习惯,6点起床,6点半到合作市的广场上溜达。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段,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因而被称之为 “羚城”。合作市的广场十分干净、精致、融合。由南向北一个放大的“人”字形,两边是道路及鳞次栉比带有浓郁藏族风格的高楼大厦,中间是广场。从昨晚和今早广场上嘻嘻休闲人群的语音、服饰、容貌,从不同位置传来的广场舞乐曲以及舞姿(最炫民族风、锅庄、秧歌)无不反映出合作是一个多民族聚集、融合的城市,据了解全市有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裕固族等民族。不同民族的遗传基因,不同地域的习俗,造就了每个民族独特的个性。藏旗姑娘的纤细高挑,东乡族白净、丰满……。广场十分干净,设计秀美且极具地区特色。各个民族的文化符号被一个个雕塑、景观一一展示,不同的语言、口音,夹杂着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同一部交响曲传入耳中。这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民族团结,民族合作之城。
第二天的行程是从合作市到班玛县。合作出来走213国道碌曲县方向,刚进山口远远看见大雾漂来,进入山中已是大雾弥漫,路上的能见度不足几十米,两侧的山峰隐入雾中,只有一条路在前方忽近忽远……。
途经碌曲县的尕秀乡,从尕秀乡出213国道上204省道前往玛曲。穿过玛曲县城后再过玛曲黄河大桥前往青海久治。过久治县,经年保玉则景区,过白玉乡沿玛曲河上208省道去班玛县,下午六点十八分到达班玛县城。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盛开的地方。班玛县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自治州的东南部,大渡河上游,东南部与四川省阿坝、壤塘、色达县接壤,西部与四川省色达县和州属达日县为邻,北部与州属久治县相连。属青藏高原腹地,是青海的南大门,班玛县藏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
班玛县又有“三色班玛”之称。即:金色班玛:班玛形成了多元文化齐聚的独特、神秘的地域特色。境内共有分属宁玛派、噶举派、觉囊派的藏传佛教寺院23座,而且大多数寺院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建筑古朴、规模宏大。因此,境内百年古刹白扎寺、雕梁画柱的灯塔寺、宗教文化浓厚江日堂寺、规模惊人的江日堂乡天葬台等,以及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别具一格的藏家碉楼民居等,共同构成班玛县令人惊叹的地域风情; 红色班玛:美丽的金色班玛也是红军长征时,在青海唯一留下足迹和故事的地方,亚尔堂乡的红军沟便是一个证实。当年,红军在这里活动留下不少的足迹,如:红军桥、红军泉、红军路等;绿色班玛:班玛是举世瞩目的三江源核心区,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口,数千条的泉水汇入母亲河,班玛县也是著名的大渡河源头,境内有青海最大的原始森林,有“三江源小江南”、“青海小氧吧"的美誉。
此行在班玛县城的趣事还有高原吃面,偶遇“大师”等……。
第三天时间照旧,吃完早点七点半从斑马县出发,走一条新路前往色达。起初是水泥路面,沿两山间的谷底依山势弯沿而行,一条水量较大的曲水顺势奔下,一路车辆很少。八点多过哑口后沿盘山路下行前行,八点五十到谷底,过省界检查站进入四川。沿多柯河继续前行十多公里,两边陡峭的山坡上满腿苍松翠柏。九点二十过多柯河,经过严格的身份查验进入色达县年龙乡,从年龙乡到色达58公里。十点四十从色达县穿城而过,前往五明佛学院。
色达五明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
色达五明佛学院偏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郊,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处,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之一。 这里的僧舍很壮观,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下午三点从五明佛学院出来,今天的目标是从翁达镇上317国道经炉霍县到甘孜县。下午六点多到达炉霍,为不走夜路住炉霍县城。
第四天,仍然六点起床,七点四十吃完早点,上317国道沿达曲逆流而上,天下着小雨,继续前往甘孜县。一路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峻中穿行,逆水而上是上山,顺水而行是下山,9点20分擦边过甘孜县城后出317国道,走甘孜县到白玉县的甘白公路,翻卓达拉山,过四川沙鲁里山交玛里措景区,前往白玉县亚青寺,12点多到达亚青寺。
亚青寺与五明色达佛学院都属于宁玛派寺院,都坐落在川藏公路北线之上。亚青寺离白玉县城122公里,离甘孜县城102公里。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 。亚青寺离白玉县城122公里,离甘孜县城102公里。甘白公路出甘孜一路向西,翻越卓达拉山(海拔4600米)和海子山(海拔4410米)。在公路界牌95公里前200米处,一路牌(亚青乌金禅林)指向左侧岔路,拐进岔路大约七公里就到了亚青寺。不同于色达五明佛学院依山而建,亚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绕河而建。亚青寺在章台大草原中间,建在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地势开阔,海拔四千米左右。
亚青寺由蒋阳龙多加参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建于公元1985年,主传宁玛巴龙钦、龙萨两种传承的大圆满实修教法(耳传窍诀)。亚青寺现常住有两万余僧尼,以觉姆(藏语女尊者以称呼尼姑)为主,是藏区很有影响的大寺庙。昌曲河围成一个小岛,此岛是世界最大的觉姆区,岛外是扎巴(男僧)区。
亚青寺最大特色就是觉姆岛。从修行山上可看到"觉姆城"的全貌。觉姆区面积约0.15平方公里,三面环水,聚集了万多觉姆。觉姆区分为三个洲:乐空双运洲、普贤大乐洲及二谛双运洲。出入觉姆们所住的"小岛"主要有两座桥,一座连接大经堂,一座连接修行山。每次听完讲课后,觉姆们只能浩浩荡荡地从其中的一座小桥回到岛上。寺庙给每位觉姆每月发放300元左右的"念经钱"(其它的要亲人供应),觉姆们若不能合理安排好生活,修行也难以完成。
亚青寺另一个特色是百日闭关。靠近觉姆岛的山坡上有一片单个木箱改造成的小屋,是闭关打坐的修行屋。百日闭关是觉姆们在亚青一年的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11月寒冬将至,寺庙的户外公开课即将结束,百日闭关的日子要到了。每年入冬后,觉姆们就会进入一个仅容一人的"火柴盒"小屋,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修行,以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换取日以继夜的修法之乐。
1点50出亚青寺前往白玉县。这一带草原很是广阔,翠绿的高山躲到了远处,路两边是花海草原。过昌曲河大桥,本计划在阿察吃午饭,结果由于修路无法进入镇子,只好又省一顿午饭,继续赶往白玉县……。3点多在路旁、偶曲河边吃了一顿露攴,相当于过了个林卡后继续出发……。沿偶曲河及S455道下午五点多到白玉县城,入往藏巴拉酒店。
第五天,8月3日7点出发从四川白玉县前往西藏昌都,全程近400公里。沿白(玉)岗(托)线,逆金沙江而上。过赠曲河大桥,在赠曲河汇入金沙江处过增曲河大桥左转继续朝德格县方向,这一路虽是油路,但路况较差,常见落石堆积在路边,因为沿途的山体多是碎石山体。相继过丁曲河桥、白曲河桥,看丁曲河、白曲河汇入金沙江。白岗线全长近80公里,大大小小的滑坡、落石路段几十处,如果是在瀑雨时或雨后要极为小心谨慎。
9点多从岗托金沙江大桥过金沙江上317国道,进入西藏昌都地区。起初的317国道是在极窄的谷底中行进一段后盘山而上。9点30经岗托镇后继续前行。翻越极为惊险的矮拉山(盘山土路),一点二十终于在即将打通的矮拉山隧道出口处接上油路,20多公里翻山盘山路用了一个多小时。而后过瓦拉寺继续前往江达,十二点多进入江达县城吃午饭。江达县城建在两山所夹的沟里,一条既是街道又是路的大街穿城而过,可城市街道、建筑规划建设的井然有序。由于经济的发展车辆很多,沿街道(马路牙子)划定的停车位在我们前行的左边且停满了车辆,因此很难找到停车位。在走了几公里快要穿城而过时才勉强在对面路边(街旁)找到了两个车位。午饭仍是川菜,近两点启程继续前往昌都,这一路是曲水青,河水绿,金沙江水黄,沿途有无数条曲水汇入了金沙江。
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顺扎曲在距昌都20余公里处洗了一下车,准备以整洁的姿态进昌都市区,洗车时才听说,前面进昌都的路由于前两天的大雨造成山体滑坡道路阻断,晚上七点才可能放行,如果不相等小汽车可以折返不远过桥绕行对面的便道。我们决定绕行,虽然仅仅20多公里,但又是一路的惊险和担惊受怕。这是一条弃用(备用)的老路,路在扎曲的半腰间,临时能过车但无日常维护,一般情况下只能单向通行且崎岖狭窄,极易造成拥堵……。还好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顺利进入昌都市区。
昌都市是西藏所辖七个地区(地级市)之一,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
昌都虽处藏区深处,然而这个城市的现代气息却很是浓郁,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风土人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极为融洽。在昌都扎曲与昂曲在城中汇流,成为澜沧江的起点到了西藏(昌都)另一个感受就是西藏的油品太贵,92号汽油7.81元/升,比内地中石化促销价贵了3元。
大藏区的风景。甘南、川西、藏东、青海东南我把她统称为,驾车在这一区域行走处处是景。高山草旬,溪流曲水,江河湖泊,森林草原,毯房藏寨,帳棚欢烟,木屋碉楼,蓝天白云,耗牛骏马,全部融纳在其中。自驾、骑行、陡步的背包客络绎不绝。景在路上,一路处处是景,时时有景。一路、一时、一地的景色看似相同,实则处处有别,景景不同。
在藏区自驾行走,绝大多数情况是车随着路行,路跟着水修,水绕着山流,桥连通水的两岸,遂道贯通高山的两边,桥和遂道把道路连成网,通向要去的远方……。
第六天,8月4日吃完早点八点半出发。昨天顺扎曲走317而来,今天逆昂曲走214国道而去,翻越了海拔4600米的朱角拉山,仅翻山就用了近一个半小时,翻过哑口后沿色曲去往类乌齐县。朱角拉山遂道据说年内将修通,届时时间将缩短一小时以上,经类乌齐去青海玉树州。下午2点40分过西藏类乌齐检查站进入青海境内,五点多绕过囊谦县城继续前往玉树。囊谦到玉树的路(214国道)十分好走,应该是标准的二级路。
在相继过尕日拉山垭口、甲黑Y合垭口以后走出不远车驶进了一片高原草原,大山远远地闪到了两边,此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天一下子黑了许多,气温下降到了10度。从出山口到再进山口这片草原路有20多公里,高原的雨来的急走的也快。雨后的草原满眼水气,一片清新。途经玉树机场后天气放晴。在玉树去了两个景点,在进玉树前去了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有1300多年历史,在青海省玉树县结石镇南约20多公里的通天河畔,在从昌都到玉树的214国道旁的白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峰高耸直插云端,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
据传,白纳沟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以来第一次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见藏族人民如此好客热情,深受感动。为了感谢和报答当地藏族人民,文成公主决定在此多住些日子,向藏族群众传播中原地区汉族人民的文化。在白纳沟,文成公主及随众通过自己的身传言教,帮助当地藏族人民学会驾牛开荒,耕耘播种,学会了垒石砌墙,伐木盖房,学会了纺纱织毯,凿石打磨,唱歌跳舞等。在白纳沟对面的山坡上还有公主当年教人们开荒种地的田埂。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远近的僧侣和善男信女,纷纷来白纳沟观看,膜拜,很多人还信照做法,在岩崖上凿刻佛像和经文,久而久之,使白纳沟的大部分岩石和石头都被人们刻上佛像和经文。从此白纳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家喻户晓。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
第七天,8月5日早7点50出发。先驱车径直前往距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3公里的新寨村玛尼石堆。新寨玛尼石堆,又称嘉那玛尼石经城,于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活佛创建,据称有25亿块之多。起初并不以为然,但随信奉者转玛呢石山时,随着信众前行、观看着实感到了极大的震撼。
玛尼石、玛尼堆以往在藏区各地的寺庙、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或一块块或一堆堆以石块和石板堆积而成,但汇聚、堆积这么多,还是第一次见。
我在想,这是多少信徒、多少次?从多少地方、从多远?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个朝代堆集而成!而她还将有多少信徒、多少次?从多少地方、从多远?还将经历多少年的堆集……。玛尼石、玛尼堆其中已经赋予、寄托、承载多少信众的追求、信念、理想、感情和寄托……?在一片片、一幅幅、一幕幕、一堆堆玛尼石还孕涵着无尽的思想、宗教、文化、艺术和……。
因此,“在藏区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在山口、湖边、寺院、天葬场看到那奇特的玛尼石堆。那些或形成石堆石墙,或散布在山沟水流之中,或高踞于山崖之上的玛尼经石,那些刻在青、白、红各色石头或石板上的单色或彩色的经字,散发着一种圣洁肃穆的神秘气氛。玛尼堆,是藏区自然和人文结合的产物,是宗教的衍化、精神的雕塑,是一种少有的文化奇迹。”
之后直接上八月一日才开通的玉树到共和、西宁的高速公路。经直前往约800公里外的西宁市。中午在玛多吃午饭,一点二十分再上高速前往西宁,六点二十分过倒淌河继续前往西宁,在西宁住了一晚。第八天早上从西宁出发过兰州、白银、银川,驱车800公里,下午六点顺利、安全回到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