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28个字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嘉兴桐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沈云波说,发源于桐乡的“三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将借着十九大报告的东风吹向全国,这让全市人民格外激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曾多次调研、指导桐乡的“三治”工作。昨天,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桐乡的法治、德治、自治建设在全国开了先河,作为‘三治’先行先试之地,桐乡要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总结经验,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布局改革内容之一。2013年,桐乡率先推出“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的“三治”建设,旨在建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体系,“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德治建设体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建设体系,从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内消矛盾”,是桐乡治理社会转型时期各项疑难杂症最有效的“药方”。崇福镇星火村3个村小组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房子老旧,村民在“拆”与“不拆”中犹豫着。该村积极运用“三治”办法,村民开了几十次会议终于达成共识,仅3个月时间就有97%的农户顺利签约,剩下3%的农户也很快实现了和谐拆迁,使这个僵持了16年的城中村改造难题迎刃而解。
如星火村一样,桐乡通过“三治”建设打开一个又一个难解的“锁扣”,一批“三治”典型也脱颖而出,“北京有西城大妈,桐乡有乌镇管家”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夏宝龙在浙江省政法工作会议上称,要进一步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随后,桐乡探索的这一“三治”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经验推向全省。今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桐乡“三治”走向全国。
“三治”体现了一种邻里守望、民众自决、社会自治的愿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竣说,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是社会基层治理的一次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集成创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实现了政府服务、公民自治、道德共建的有机互动,也实现了法律与村规民约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