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丽水迎来了一件民生大喜事——所有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丽水龙泉市龙渊街道徐后山村距离城区19公里,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村庄。由于位置偏僻、道路条件落后,一直未能通上客车。如今,原本狭窄的道路进行了拓宽,还加装了护栏。徐后山村党支部书记徐炳松欣喜地说:“以前我们都是靠摩托车、电动车或者搭别人的便车出行,很不方便,现在村民每天都可以乘客车往返村庄与市区。”
实现浙江省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是省政府年度攻坚任务,也是2017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丽水1.7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地广人稀,2691个建制村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大山间、河谷旁。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丽水的农村公共交通成为全省交通的短板。到2015年底,丽水建制村中尚有343个未通客车,通达率仅为87.25%,远低于94%的全国平均水平和95%的全省平均水平。
2016年,丽水被列为全省建制村客运“村村通”工作试点市,丽水上下齐心协力,以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为总抓手,打出了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政策、创新方式模式等一系列组合拳,扎实推进建制村客运“村村通”。2016年以来,丽水新增客车通达建制村343个,新开通客运线路392条,新增运营里程7000公里,比省定目标提前2个月完成客运“村村通”,惠及山区群众40多万人。
偏远山村通客车,道路通行条件改善势在必行。丽水已完成道路改造提升1781公里,新建农村港湾式停靠站588个,并增设钢护栏950公里、标志标牌4889套以及减速带、道口标识等安保设施。同时,积极筹措资金购买运营车辆,新购车辆121辆。
“村村通”要“通得好”,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运营模式。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出行需要,丽水各地因地制宜采取“6+N”模式。“6”即城乡公交、班线客运、定期班车、集市班车、假日班车、预约客车6种运营方式;“N”即在定时班次的基础上,随客流情况机动安排其他班次。同时,为适合道路通行条件和满足村民出行乘坐需求,各地合理选择客车车型,开通“康庄小巴”116辆。
“村村通”要“持久通”“安全通”。为确保长效运行,丽水坚持农村客运的基本公共服务定位,各县(市、区)制定出台农村客运发展政府补助和服务质量考核奖励政策,健全和完善地方财政补贴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投入1399万元,并计划以后每年投入约2000万元,让农村客运班线开得通、留得住、走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