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挥艺术之笔 传千年文脉 中国美院师生热学党的十九大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挥艺术之笔 传千年文脉10月27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室里,西泠印社年轻社员、该校书法与篆刻专业研究生金恩楠,用
原标题:挥艺术之笔 传千年文脉

10月27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室里,西泠印社年轻社员、该校书法与篆刻专业研究生金恩楠,用毛笔书写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是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金恩楠将它作为对自己的激励。

当下,中国美院的校园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听完十九大报告,我们感到既暖心又提神振气。我们要用报告来指导文艺创作实践,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记者在校园里随机采访,青年学子们纷纷说出十九大报告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是王冕的题画诗《墨梅》。”回忆起习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业研究生张群依旧兴奋不已。当天,他连夜制作了一条介绍这句诗的微信并在第一时间推送出去。“习总书记每一次引经据典,都提示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太多可以汲取的养分。”

十九大报告不仅点燃了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而且激发出广大教师浓浓的家国情怀。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师钱伟强难抑心中激动赋诗一首。“在发生重大历史性事件时作诗词庆贺是传统。十九大召开象征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应当赞颂!”钱伟强说。

艺术的“美育”基因,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中国美院在坚定文化自信、立德树人上任重道远。中国美院的师生更懂得艺术的“艺”字的深刻含义。在甲骨文、篆书中,“艺”指的是“种植”,“艺”实际上就是一种培育的技术。艺术和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尽性成德”,让每个人的自我和能力得以充分发展,以成就其德行,这是中国传统中的“艺”之道,也是教育之道。这正是中国美术学院在“双一流”建设中希望传递的信号:艺术也好,教育也好,其根本使命是“立人”,就是立足人的发展。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穿梭在专业教室间,不难发现,文化自信早已在传道授业中代代相传。不少教师表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踏踏实实地用手中之笔,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又要在三尺讲台兢兢业业,用言传身教实现文化人的重要职责,真正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让油画系本科生李依凡想起了导师最常告诫他们的一句话——“多画接地气的主题”。今年,她跟随全校1500多名师生走遍全省,以画笔描绘浙江八大水系,为千名河长塑像。她告诉记者,作为西洋画系的学生,在艺术创作时,更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能够面向未来。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作品,才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以乡土为学院,中国美院师生用艺术植根社会。中国美院2000余名学生日前在各个专业的老师带领下奔赴全国60多个地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写生考察。每年春秋季各开展一次的“下乡采风”是学校一项传统教学实践活动,师生们和当地群众零距离接触、交谈、观察捕捉并体会人民的情感。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表示,当前,学校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办学定位,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发挥艺术院校在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中的作用,培养新时代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