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天在嘉兴市南湖区的大街小巷,除了执法队员用眼睛巡查维护市容外,在城区各个主要路段,近4000个“电子眼”24小时不“休息”,紧盯市容。
今年初以来,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已通过视频监控指挥平台向各街道中队“派单”1000余个。市容管理插上“科技翅膀”,执法力量投放更精准,对于以往一些管理难点的管理“不再难”。
“以往,市容巡查方式主要为车巡、路巡与定点巡查三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陈洪告诉记者,由于各中队执法力量有限,执法人员不可能时刻紧盯某个地点或者路段,一天中一般只能做到循环检查,这就给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店家等可乘之机,与执法人员打起“游击战”。
今年年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治安、交警、综合执法路面视频监控终端近4000个,并在执法车上装上了移动探头,视频数据接入到了数字管理平台。“我们坐在指挥中心里,就可以通过视频探头对各个路段的市容情况查看,对市容管控的难点、乱点实现动态掌握。”陈洪说,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调配力量进行管理,执法力量得到最有效配置。
以往,早上9时以后,甚至10时左右,市中医院门口的早点摊都不会收摊。“执法人员也进行过多次劝导,但摊主每次说得好好的,等到执法人员走了却还是继续摆摊。”新兴中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该路段探头接入数字管理平台后,只要早点摊摆摊“超时”,影响路段通行,指挥中心一发现就会立刻给中队“派单”,执法人员立刻前往整治。几次管下来,摊主们也都能做到自觉按时收摊了。
“许多无证设摊、占道经营、车辆违停、占道广告等难点都通过这一科技手段得到解决。”陈洪说,各中队执法人员均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有效降低了基层中队人员路面巡查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大提高了管控效率。据悉,该项工作将在城区开展的经验基础上,在南湖区乡镇中实施。
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助力城市市容管理,近年来,南湖区做了很多探索。今年8月起,南湖区对建筑渣土运输启动了集中整治。值得关注的是,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为渣土运输车装上GPS定位“黑匣子”,实现了实时监控车辆运输路线、车辆装载密闭状态,成效明显。
同时,南湖区还在市本级综合执法系统率先实行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配置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工作站12个,执法音视频记录设备165台,9个中队已设立具备声像录制功能的执法办案室,加强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同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合法权益。
此外,为方便百姓查询、缴纳机动车人行道违停罚款,“南湖综合执法”微信公众号也正式“上线”。市民关注该微信公众号后,就可实现机动车人行道违停查询、确认、处理、缴费全部“掌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