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敦煌四千年前可能已是中华文明重要地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3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人民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姜泓冰)一仆坚持多年在西北大地上行走的学术团队——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的“玉帛之路考察团”,

人民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姜泓冰)一仆坚持多年在西北大地上行走的学术团队——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的“玉帛之路考察团”,今年8月踏进甘肃敦煌三危山旱峡,在那里验证了不知掩埋了多少个世纪的古代玉矿,并采集到优质玉石矿藏的标本,将华夏民族对敦煌开发的历史,从西汉时期提前到了距今约四千年前。这也是该团队五年间进行的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的最大收获。

10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精裕人文基金协办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暨十三次考察成果发布”在上海举行。玉帛之路考察团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甘肃网等单位合作组成的队伍。

这一团队专家学者对西北玉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初步关注和协同调研工作,始于2005年。此前,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新疆昆仑山特产和田玉对华夏国家建构具有实际的推动作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西部玉石资源的持续向中原运输密切相联,而相关的系统调查和采样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学术研究薄弱,缺乏基础资料和地理线路数据。

2013年至2017年,“玉帛之路”考察专家团队共完成有组织的十三次田野调研,覆盖西部七个省区的150多个县市,驱车与徒步的总行程近四万公里,通过中国甘肃网发表专家考察手记文章和记者报道约300多篇。这一项目旨在用拉网式普查的方式对西部与中原的交通路线和史前期玉文化传播迹象做全面调研和标本采样,试图阐明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发生史。考察重点是张骞通西域以前的中原与西域交通路网情况,以及最初构成交通运输物资的首要物品——玉石。考察团认为,玉石是青铜时代到来之前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考察团在2017年的三次考察中得出结论:5500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命名为“玉石之路渭河道”,特指渭河上游甘肃武山县特产的蛇纹石玉料东输中原的水路路径。从距今5500年至距今4000年,中原与西部的玉文化以这种深色蛇纹石为主要资源,称之为“玄玉时代”。随后是距今四千年的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与距今三千年的肃北马鬃山玉矿的东输中原。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路正是在古代“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目前,玉帛之路考察丛书共计出版了两套、13部。第一辑是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推出的7部书。第二辑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推出的,共6部书,聚焦2015-2016年间第三次至第九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的全过程,突出调研丝路中国段在史前期的起源情况,即摸底河西走廊及黄河上游地区据今四千年以前的西北齐家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的交通关联情况。注重各县级博物馆藏文物的普查和各地玉石标本采样。阐发古丝绸之路的局部路网和支线的情况,特别是以史书中很少记录的环绕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道路为重点。

该团队在今年8月第十三次考察中,找到并初步确认位于敦煌三危山旱峡的古代玉矿,其开始年代可能早在距今三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前后。敦煌很可能早在史前期就形成玉料向中原国家方向依次输送的枢纽。专家介绍说,《尚书》、《山海经》等古籍都留下先秦时代有关黑水和三危山的产玉记录。面对从敦煌三危山采集来的透闪石和蛇纹石玉料标本,《尚书?禹贡》所记河西地区三危山一带特产“球琳琅玕”,或将得到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实物证明。而以往的玉文化研究者大都以为“球琳琅玕”指新疆南疆和田玉石。三危山古代玉矿的发现,将华夏民族对敦煌开发的历史大大提前。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