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正文

全球报道:万州黔江武隆丰都秀山摘掉“贫困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万州黔江武隆丰都秀山摘掉“贫困帽” 全国9省份26个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贫困县国务院

万州黔江武隆丰都秀山摘掉“贫困帽”

全国9省份26个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贫困县

国务院扶贫办1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近期全国9省份26个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贫困县。这是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县首次集中脱贫摘帽。

为什么这26个县能够脱贫?摘帽之后是否就没有贫困人口?目前的扶贫形势能否如期完成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全国26县集中摘掉“贫困帽”

脱贫摘帽的26个县是:河北省望都县、海兴县、南皮县,江西省吉安县,河南省滑县,重庆市万州区、黔江区、武隆区、丰都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省南部县、广安市广安区,贵州省赤水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昌都市卡若区、林芝市巴宜区、山南市乃东区、亚东县,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同德县、都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民丰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托里县、青河县。

据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介绍,贫困县退出要完整履行县级提出、市级初审和省级核查公示审定等程序。在国家层面,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力量对退出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序的责成相关地方核查处理。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县,由省级政府正式批准退出。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支撑可持续

这26个县在我国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都有分布,既有老区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也有深度贫困地区县。“大多贫困规模较小、贫困程度不深。因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所以率先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条件。”夏更生说。

这26个县致贫原因各异,“东部和中部由于整体农业条件较好,解决基本生存不成问题,因此因病、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比例较高;西部地区生态条件脆弱,交通不便,受自然和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参加此次考核评估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虽然地域差异较大,致贫原因各异,这26个县能够脱贫摘帽的共同点是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现这一点的基础是各地均有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措施,如引入企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或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等。此外通过将土地、房屋、自然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的方式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汪三贵说。

脱贫不脱政策 摘帽不摘监管

“按照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西部地区低于3%的考核标准,贫困县脱贫之后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夏更生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县脱贫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政策不变既包括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不变,也包括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管理政策不变。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此外,下一步要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

“实现摘帽退出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为了防止返贫,下一步要切实做好贫困县退出之后的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工作,实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夏更生说。

据汪三贵介绍,剩下的80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都将按照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西部地区低于3%的标准,以及县级申请、省级评估、中央核查评估、省里批准宣布的程序退出。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中央还将建立抽查机制,保障脱贫不返贫。

采取非常手段 攻克深度贫困

得益于各项精准扶贫措施,2014年开始我国每年减贫率分别高达14.9%、20.6%和22.2%。但在不到4年时间里,我国尚有804个贫困县和4200多万贫困人口要陆续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来自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全国有5个省贫困人口在300万以上,有6个省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有169个县和近3万个村贫困发生率超过20%。而且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大都是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条件薄弱、贫困程度很深的地区和群众。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区域攻坚的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如西藏、新疆南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攻坚的重点是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工作攻坚的重点是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问题。

“随着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和非常手段的深入实施,我国减贫还将维持较好势头,可如期完成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汪三贵说。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