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住楼房 领工资 奔小康 杭州下山移民现成效

   2017-11-06 人民网2200
核心提示:原标题:记者 何去非 通讯员 童湘岚70岁的潘洵梅在偏远的杭州建德大洋镇南山下村住了一辈子。今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潘大
原标题:记者 何去非 通讯员 童湘岚

70岁的潘洵梅在偏远的杭州建德大洋镇南山下村住了一辈子。今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潘大伯一家下山异地搬迁到了镇上横坑湖小区,过上了楼房里的新生活。搬进新家后,潘洵梅觉得生活完全变了一副模样:家里的居住环境改善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孩子们也都跟着走出了大山,开始了在镇上打工赚钱的生活。

在城乡区域统筹的聚合过程中,政府的公共财政资金不断向乡村倾斜。建德三都镇也是个山区镇,全镇共19个村,有7个行政村都是高山村。村民住在高山上,进出村只能步行,生活生产极其不便。从2013年开始,三都镇启动了下山移民工作。到2016年底,该镇已经完成的前源、寿峰、羊峨、绿源、镇头、乌祥等6个行政村的“异地搬迁”工程,帮扶238户,642人,为农民争取到256万余元的补助金额。

“建德市这几年总共投入异地搬迁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还有集聚的小区建设投入7000万元。通过政府的大投入,引导居住在高山、深山、处于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农民搬迁下山,实现精准帮扶、群众脱贫致富。”建德市农业与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邹宗根说。

为了让偏远山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07年开始,杭州市全面推进下山移民工程。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求,市农办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机制,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项目带动、重点帮扶,因地制宜采取自然村整体搬迁、公寓式集中安置、宅基地同步复垦、差异化补助补偿等途径,帮助高山、深山和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民下山脱贫致富。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安置下山移民19150户、64901人,建设集聚小区128个,市级财政直补资金2.15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偏远山区农民的生存环境,拓展了偏远山区农民的发展空间,加快了偏远山区农民增收步伐。今年将继续完成4560人的搬迁任务、建设7个集聚小区。

在安置下山移民的过程中,为确保农户既能“下山”,又能“安居”,实现就业、创业,全市各级农办除了为下山移民盖好房子、提供经济援助外,还积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从2012年起,市级财政累计安排5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来料加工基地建设、补助低收入农户和异地搬迁农户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共扶持了150多个加工基地,为异地搬迁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同时,全市各级农办还依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并鼓励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吸纳搬迁户就业,为搬迁户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公共事业岗位,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全市下山移民实现顺利就业。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