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拉萨罗布林卡完成格桑颇章幡件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罗布林卡完成格桑颇章幡件文物第一批抢救性保护工作近日,罗布林卡管理处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完成格桑颇章幡件文物第一批抢
原标题:罗布林卡完成格桑颇章幡件文物第一批抢救性保护工作

近日,罗布林卡管理处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完成格桑颇章幡件文物第一批抢救性保护工作。在近四年的修复过程中,通过“以修代培”的方式,罗布林卡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不仅亲身经历了修复过程,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修复技术。未来,此次修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复制到更多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中。

2013年,罗布林卡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馆藏文物时,发现格桑颇章陈设的一些幡件因为受长期较强的紫外线照射等原因存在病害情况。2014年2月起,针对首批5件格桑颇章幡件文物,罗布林卡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工作。近日,罗布林卡管理处召集业内专家及该批文物的修复者代表召开会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批文物的修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意验收。

修复 一针一线都不容马虎

作为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纺织品文物保护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在发现格桑颇章5件陈设幡柱存在病害情况后,罗布林卡管理处就寻求到了他们的专业科技力量支持,共同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

项目验收会议现场,记者看到,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业人员用PPT展示了修复的过程。通过前期的信息采集和病害评估工作,这5件纺织品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破裂、残缺、污染等病害。按照无害化处理和“修旧如旧”等相关文物修复规定和原则,工作人员首先对文物进行了充氮杀虫处理。接着就是根据文物具体的病害开展表面除尘、局部清洗、平整、加固等步骤。因为纺织品文物本身的特性,在上述步骤中,工作人员都是沿着物品的经纬线方向开展工作的。

“通过组织结构分析,5件幡件的幡足及幡手部位所用的主要面料均为妆花缎,在做缝合加固时,我们也选取了同样的面料作为背衬织物。而因为这5件文物色彩鲜艳,颜色也比较丰富多样,所以在选择合适面料后还要进行染色。我们采取的是先试染,然后根据测色结果,再将背衬织物塞入需要修复的部位,最后根据文物本身的缝合方法来进行修复。”该专业人员介绍,根据文物本身的针法不同,在修复过程中会用到铺针等方式,而且修复时必须按照原样来,所以往往一小块破损部位就需要几名工作人员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项劳动密集和脑力密集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细心、细致,一针一线都不容马虎。”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周晹总结道。

培训 以修代培 让本地人员掌握技术

由陕西考古研究院业务办公室主任路智勇、湖南省博物馆丝织品研究专家董鲜艳、故宫博物院专家王云丽以及区内的两位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对此次修复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听完专业人员的介绍后,专家们就表面除尘、缝合加固方面使用的一些工具以及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经过介绍、问询等环节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次修复工作坚持了高标准、高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意通过验收。

记者还注意到,在此次修复过程中,除了中国丝绸博物馆提供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持外,罗布林卡管理处文物科的工作人员也加入了其中。罗布林卡管理处文物科科长色莉玛介绍,通过“以修代培”的方式,本地专业修复人员也慢慢成长起来。“格桑颇章这5件陈设幡柱的抢救性保护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角幡、柱幡、幢幡,这些基本囊括了我们陈设幡件的类型。通过参与修复,我们知道了这些陈设幡件受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病害类型,也清楚了这些幡件是如何构成的,所用的主要面料,这些都对我们同类型的幡件文物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色莉玛说道。

记者了解到,像幡件这样的纺织品文物,罗布林卡还有很多。通过对此次修复工作的总结,接下来,殿堂陈设的纺织品和馆藏可移动丝绸文物都可以借鉴此次的经验,来开展修复工作。“当然,在修复过程中,我们也会跟区外做得比较好的文博单位保持沟通和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色莉玛补充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