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殷振山、海原县郑旗乡撒台村村民杨虎、彭阳县古城镇丁岗堡村村民马平,均来自贫困山区,过去都是贫困户。他们为了生计进城打工,老家剩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现在,他们受金融扶贫政策召唤,纷纷返乡发展,实现了顾家、创业两不误。
记者从自治区金融局了解到,宁夏各金融机构纷纷出台政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第三季度,宁夏扶贫类贷款余额604亿元,年内新增发放47亿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贷款余额63.6亿元,贷款覆盖面快速扩大。
小两口团聚了
殷振山小两口都在德泽农业公司的黑毛驴基地打工,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在家门口挣钱。这要归功于中国银行宁夏分行开创的“政府+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
7年前,为生计,殷振山挥别新婚妻子,外出打工。“在外施工风餐露宿,心里空落落的,早就想回来。”殷振山说,可在黄土旱塬能干啥?
转机在2016年,他的家乡三山井村建起黑毛驴基地。
殷振山接到妻子电话,“有政府兜底,中国银行给咱贷款5万元发展养殖,牲口交给企业托管,每年分红4000元,还能到企业打工,你快回来吧。”
很快,殷振山回来了,夫妻一起在企业打工,靠分红+工资+田地,年收入10万元。“钱不少挣,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2016年,中国银行宁夏分行与同心县政府、德泽农业公司合作,按“基金担保、金融支持、农户融资、企业受托、多方受益”原则,向下马关镇万头黑毛驴基地授信。黑毛驴基地由德泽市场化运作,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该行已为黑毛驴基地放贷2400万元,帮助4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中国银行宁夏分行行长陈志能说,该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点在于,把龙头企业、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上,通过金融造血功能,做活产业,实现农户、企业、银行三方共赢。
“踩着牛粪干金融”
杨虎一直收藏着儿子的两篇作文,一篇是《一家人何时团聚》,一篇是《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了》。
“当年,看到《一家人何时团聚》,我落泪了,真想回去,可回去无资金创业,凭啥养家?”2011年,儿子还在襁褓中,他踏上打工之路。儿子稍大些后,妻子也外出打零工,儿子跟着奶奶生活。
儿子3岁那年,得益于海原县政府支持,农业银行面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杨虎终于回乡创业了。
“我从2014年贷款养殖基础母牛,3年来,养牛规模从2头发展到15头,年收入10多万元。老人和儿子也接回身边,过上了像样的日子。”
“我们是在踩着牛粪干金融。”农业银行宁夏分行海原县支行行长田术东介绍,为使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生效,支行简化审贷流程,确保贫困户应贷尽贷。近3年,该支行共为3万多农民放贷14亿余元。
回乡创业正当时
马平结束打工回到母亲身边后,母亲的抑郁症就逐渐消失了。
马平自幼丧父,母亲把他拉扯大。16岁时,他到内蒙古打工,一干10年,“开装载机,收入还行,但没有归属感。”与此同时,他母亲因为无人陪伴而郁郁寡欢。
是在外挣钱养家,还是回家孝顺母亲?两难之际,马平听说彭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在信用好的乡镇推进金融扶贫示范村建设,支持养殖业发展。“家乡的金融政策这么好,是回乡创业的好机会。”
2015年春,马平回到老家,用打工积蓄建了2栋鸡舍,却没钱进鸡苗。彭阳农村信用联社古城信用社主任高文虎经过调查认为,马平信誉好,应该支持。就这样,两年时间,马平拿到信用社贷款17万元。靠着贷款,他的养鸡事业红红火火,现在年收入20万元。”
目前,彭阳县各金融机构为1.4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6亿多元,户均4.3万元,覆盖面达到92%。(记者 时明霞 实习生 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