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昨天举行大型国际智库研讨会,向海外学者解释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成功之处。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会上赞颂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是“大党领袖、大国领袖、人民领袖”。
由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昨天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出席者包括至少六名副部级以上中国高官,以及中外学者各40多人。据了解,这是当局首次在党代表大会后举行这么大规模、高规格的国际研讨会。
黄坤明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希望智库的朋友们能面向世界积极介绍中共十九大,帮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中共十九大,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发展的走向和前景。”
他也表示希望学者更多、更深地研究中国共产党,“从中共为什么能,寻找中国为什么能的答案”,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黄坤明分享自己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时,重点突出了习近平对中共最新思想的决定性作用和贡献,突出他的“四个伟大”,并三次称他为“领袖”。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中国党和人民,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当中,展现出马克思政治家、理论家的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展现出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卓越的领导才能,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党领袖、大国领袖、人民领袖。”
愿与世界
分享中共党建经验
黄坤明介绍完中共的反腐工作进展后,也表示愿意与世界各国政党分享中共党建的经验。
外国嘉宾和学者多数对中国迄今的成就,以及中共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治国和外交理念和政策方针基本表示肯定。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表示坚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带来就业、和平与繁荣,协助巴基斯坦实现增长潜能。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表示,实践证明中国强有力领导的模式能带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稳定,中国模式对非洲很有借鉴价值。
少数学者也提出建议。例如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研究员何兴强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很好,但缺少实现愿景的清晰战略和路线图,以致西方国家目前还不太好理解。
一些外国学者私下表示,研讨会的形式更多是单向的发言,没有学术辩论或尖锐问答的环节,他们珍惜在茶歇或午餐时间与中国学者坦诚交流的机会。
设在新加坡的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尼尔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十九大报告要三个半小时才念完,里头很多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不容易被外国人理解。“研讨会让我们能够透过中方领导人和学者的视角,把注意力放在报告中的关键重点。……我现在更了解中共的想法,回去研究所后可以更好地向同事解释报告的涵义。”
中共月底
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
除了向海外学术界宣介中国管治理念与发展蓝图,中共也计划向世界各国主要政党、政治组织、媒体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官媒新华社昨天就发布消息说,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中共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将应邀与会。高层对话会的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此外,从11月至明年初,还有30多批次的高级别宣介团分赴海外,向重点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共最新的理论成果与治党经验。其中,社会主义国家为这场海外宣介工作的首波,中联部部长宋涛10月31日已赴越南与寮国通报十九大情况,今天也将以习近平特使的身份访问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