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被认为是固体、液体、气体之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近年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课题组发现了低温等离子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国际物理学界学术期刊《等离子体与聚合物》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近年生物医学科研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显示其在伤口消毒、医疗设备消毒、农产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研究发现,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常见无机盐离子——氯离子对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有重要影响。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下,溶液中的氯离子存在可显著促进灭菌效果,但在氮气或空气等离子体处理下效果明显下降。
低温等离子体杀灭细菌的机制是什么呢?进一步研究表明,氯离子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下会快速氧化生成活性氯,后者可进一步进入细菌胞内,引起细菌死亡,而在氮气或空气等离子体处理下,生成的活性氯与生成的过氧化氢、亚硝酸根等快速反应生成氯离子、硝酸根等产物,从而导致等离子体灭菌能力降低。通过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分析表明,氯离子通过调节等离子体处理细胞膜的损伤而改变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
专家指出,该工作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等离子体灭菌机制,而且为今后在实际应用中有目的地提高等离子体灭菌效果提供了依据。(记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