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生产环境是最大的公共产品之一,而防微杜渐、行更胜于言。今年以来,杭州余杭用“30日循环工作法”滚动排查、整改、督办全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探索建立了独具余杭特色的事故防控新方法。
从事安监执法的贺云飞现在是一位非著名“嗅探”——每天不是跋山涉水查找隐蔽窝藏的“三无”加工基地,就是暗访跟拍生产车间,不但能娴熟运用三维地图、遥控操作无人机,对于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铁路交通甚至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法条也都捋得清清楚楚。
“老贺的工作是我们这‘30日循环工作法’的首要环节,我们联合新闻媒体等组成暗访组,根据收集到的线索对全区各个经营单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制作视频,在每月一次的全区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通报会上进行曝光。”余杭区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余杭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插现场,直指隐患源头,将现场一手资料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规定,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下达交办单并抄送到区政府各分管领导处。各个责任单位随即按要求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原则上整改时间为10-15天,事前必须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整治目标并将方案上报备案。
余杭区安委办在下发交办单15天后进行实地验收,确认是否整改到位;未到位的落实二次交办直至办结。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二次交办仍然未整改到位的,余杭也有“尚方宝剑”——区大督查考评办和区纪委监察局将视情启动约谈问责。这样一套“暗访、曝光、交办、整改、验收、通报、约谈问责”组合拳打下来,一般需要30天。
通过安全隐患整改督办“30日循环工作法”,余杭还从消防、危化品使用等领域中,梳理出共性隐患事项,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一方面强化了责任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压力传导还倒逼形成了政府、企业、员工“共建共治共享”安全生产环境的共识。
今年9月,余杭区一家绝缘材料公司在被排查到危化品存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区安监、属地街道、企业通力合作、立即停产整顿,在一周内对危化品仓库进行整体拆除,最终在15天内完成了督办单所有整改内容并主动邀请行业专家对整体厂房进行安全评价。经此一役,街道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心更大了,当事企业悬而未决的安全包袱终于丢下了,企业轻松上阵并很快制定了新的项目和安全标准推进计划。
创新设置的“30日循环工作法”,为余杭各家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打造撑起了一片蓝天。截至目前,余杭已开展十轮隐患曝光,交办隐患2308条,共整治247家单位,涉及面积28万余平方米;全区未发生较大事故,上报的各类事故也同比下降35.1%,一个有序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在余杭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