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期间,通过“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这个举国关注的平台,金华市金东区再次向全国推广了垃圾分类的“金东经验”。如今,这一经验正在继续深化与提升。
在金东区塘雅镇,有一座8村联建、采用太阳能技术的新型堆肥房。这个堆肥房每天能处理3吨以上垃圾,多村联建,节约了30%的建设资金和70%的土地资源。
借鉴这座阳光堆肥房的使用管理经验,今年该区对一批单建且利用率不高的阳光堆肥房进行合并。“目前我区8个乡镇(街道)共有堆肥房192座,我们力争将堆肥房缩减为150座左右,平均两个村共用一座。”区农办副主任徐旭升说,金东对需整合重建的堆肥房按照同济大学调研意见要求新建一批标准阳光堆肥房。重点克服空间设计不科学、通风管道易断及出肥效率不高等问题,做到可看可学可复制。
最近,在江东镇六角塘村,农户门前的两只垃圾桶都贴上了二维码。“哪家做得好,哪家做得不好,我们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把检查结果发到微信群里,让村民相互监督、比学赶超。”村党支部书记楼根洪说,垃圾分类扫码功能推行一个月来,村里环境更美了,老百姓对垃圾分类工作也更加主动自觉。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是今年金东区探索对户考核模式的一大利器。“我们结合‘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在每户门前设公示牌,标明农户姓名、户人口数及联系党员姓名,巡检员按‘好中差’分类,录入智能化垃圾分类考核管理系统,并分别用绿、黄、红三色进行标志公示,实现村对户精细化管理。”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副主任王瑞良说,利用“互联网+”技术,确保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又到了月末,澧浦镇琐园村党支部书记严红星急着去村口更新“先进榜”和“促进榜”。“村民都好面子,谁家上了‘后进榜’,都要来找我,要求我再去他们家看看。”严红星说,后来,“后进榜”干脆改成“促进榜”,村民们你追我赶,努力将垃圾分类做到位。
这种表扬先进、督促落后的做法,正是金东探索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如今,金东区总结归纳出区对镇考核制度、镇对村考核制度、保洁员评优制度、农村党员干部联片包户制度、荣辱榜制度、卫生费收缴制度等6项制度,从考核、监督、奖惩等环节入手,开展长效管理。
今年,金东区在6项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登记制度,下发了金东区行政村垃圾分类工作登记簿,要求各村对垃圾分类4个会、6项制度落实、村对户检查结果及堆肥房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台账,促进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此外,分拣员评优结合市再生资源公司好卖垃圾回收情况,卖得多的分拣员优先给予奖励。区农办还将检查工作与暗访工作相结合,发现重大问题以督办单形式进行限时整改、回复,并开展“十佳村”“十差村”评选和垃圾分类优秀村创建,激励后进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