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小创新带来大前景 灵武萝卜蓄力而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王志国向记者展示灵武萝卜。 (图片摄于11月17日)说起科技创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大上的前沿科技。然而

王志国向记者展示灵武萝卜。 (图片摄于11月17日)

说起科技创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大上的前沿科技。然而在灵武市郝家桥镇及其周边的乡村,却因为蔬菜种植浇灌方式上的一个创新,刮起了一阵“种萝卜”的风潮,让灵武的萝卜在当地的“蔬菜圈”站稳了脚跟,并且有望和大名鼎鼎的“灵武长枣”一样走向全国。

“王萝卜”巧算生意经 不怕亏找到“新办法”

11月17日,记者来到灵武市郝家桥镇催渠口村的灵武市大绿叶家庭农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鼓鼓的码成小山一样的绿色编织袋。农场主王志国告诉记者:“这都是今年新收的萝卜,有40多万斤。”

王志国是灵武的萝卜种植大户,由于在种植方法上的创新,他种出的萝卜不仅外形匀称而且口感很好,非常受市场欢迎,他也由此得了个绰号“王萝卜”。

灵武市科协普及部部长马春祥说,灵武的土地黄土多沙土少,农田淌水后易“板结”,不利用农作物根系生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地农民没有种萝卜的习惯,当地蔬菜市场的萝卜供应主要依靠从山东等地购进。“自从王志国创新性的把滴灌技术用在种萝卜上,我们不仅不用从外地拉萝卜,还有西安、武汉等地的商人慕名来灵武的田间地头收萝卜。”

王志国是个生意人,早在20年前就在吴忠市东郊农贸市场(现鑫鑫农贸市场)贩菜。他知道萝卜是本地市场的一块空白,如果自己能种,每年省下的运费就是一大笔利润。2013年土地流转,王志国大胆流转了160亩土地用来种菜,萝卜是主要作物。由于种植技术不到位,对蔬菜的种植规律也不熟悉,特别是由于土壤“板结”,种出的萝卜毛根多还分叉,非常影响销售。最初的两年,王志国亏损了30万元。

2015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志国在内蒙的上海庙镇看到当地的农民使用滴灌技术种植玉米。王志国想,滴灌给水精准,能够让土壤保持松软,用在种萝卜上也许效果不错。这一年,王志国划出70亩土地先播种小麦,秋收后再种上萝卜。为了让萝卜口感更好,他还花3万元打了一口井,给萝卜滴灌井水。没想到第一次尝试新种法就成功了。这一年,王志国种植的萝卜不仅产量提高了20%,而且外形又圆又直,口感还好,为他带来了20万元的纯利润。

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收萝卜时,王志国每天要雇用近80人,发放工资30万元左右。(图片摄于11月17日)

小萝卜种出大希望 新一年要闯新市场

种植技术上的创新让王志国信心大增,也给周边农户带来了新的契机。2016年,他将萝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品种也由最初的1种增加到了4种,还拿下了河南郑研公司“绿玉”萝卜种籽的宁夏总代理。今年,王志国又从灵武市梧桐乡流转了460亩土地,种了380亩萝卜。在王志国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周边共有60余户农户在小麦收割后种了800余亩萝卜,亩产在1万斤到1.2万斤左右,总产量超过1000万斤。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只种萝卜一项,每亩就能带来2500元的收益。

今年,在灵武市科协的帮助下,依托银会合作项目,王志国拿到了50万元贴息贷款,建起了600余平米的保鲜库。“有了冷链,萝卜的销售期起码延长4个月。明年我还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完善产销链条。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在萝卜的深加工上下点功夫,提升附加值。”王志国说,他打算在2018年把灵武的萝卜推向银川市场,不久的将来,或许灵武的萝卜也能像长枣一样,名闻全国,成为当地的“明星产品”。(记者 徐静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