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西藏山南市已有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2017-11-22 人民网2520
核心提示:原标题:截至10月 山南市已有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截至今年10月,山南市已有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3项自治区级非遗代
原标题:截至10月 山南市已有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截至今年10月,山南市已有1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3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和3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全市有11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51名自治区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造像大师和6名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

据了解,山南市近年来共普查搜集项目206个,发现传承人215人,抢救恢复民间业余藏戏队34支、卓舞队11支。共普查到珍贵古籍3000函,拍摄书影20000多张。建档174家民族手工业企业(合作社)和3600名从业人员。10支藏戏队先后参加拉萨雪顿节藏戏展演及唱腔大赛,34支藏戏队每年公益演出场次均达到102场,9支卓舞队每年公益演出场次达26场。

近年来,山南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争取到门巴阿吉拉姆等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资金1733万元,用于建设门巴阿吉拉姆传习所,购置服装道具,拍摄制作《门巴阿吉拉姆》纪录片,开展了抢救性记录等;争取到乃东区泽帖尔编织技艺等37个自治区非遗项目保护资金660.81万元。山南市财政投入1438万元实施了乃东雪藏戏等34支民间业余藏戏队传习所建设;投入1180万元帮助设立全市82个乡(镇)文化站、县文化活动中心非遗展示厅;投入168万元更新了34支藏戏队和9支卓舞队的服装道具;投入300万元出版非遗保护成果书籍和光盘。各县(区)相继投入311.51万元,开展传统歌舞保护扶持工作。争取资金225万元,确保传统工艺工作站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下一步,将投入630万元,重点扶持非遗传统技艺、民族手工业发展项目。

作为山南市文化局非遗科工作人员,次仁旺堆介绍门巴藏戏是门巴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喜马拉雅山东南坡的门巴族聚居区,也就是现在的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地区,因为它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阿吉拉姆”,即门巴藏戏。

门巴阿吉拉姆的表演按开场戏“顿羌”、正戏“雄”和结尾戏“扎西”依次进行。它的服装主要以门巴族生活服装为基础,同时又受到藏族服饰的影响。在勒布地区,每年藏历新年期间,规定要连续七天演出《诺桑王子》,一天演一段。门巴阿吉拉姆的表演源自门巴族的民间舞蹈、歌舞和宗教艺术表演,其音乐则源自门巴族民歌“萨玛”(酒歌),此外又吸收了门巴族的说唱音乐、古歌、悲歌和宗教音乐的艺术成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