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日前通报,自9月20日至11月15日,全国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363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现的火点有所下降,其中河南省没有发现一个火点。在秋季重点时段,我省首次实现了卫星监测秸秆焚烧零火点,可谓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如此优异成绩是如何得来的?11月21日,记者进行了走访探析。
上下同心责任压实
“党政重视是关键,干部担当是保证,群众参与是基础。”11月21日,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办公室综合信息组组长宁晓峰说。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把它纳入全省环境污染攻坚战重大攻坚任务。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并批示,省政府更是多次开会安排部署,相关省领导通过环境攻坚机制具体指挥指导。各级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督战,真抓实干。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建立网格化责任人信息系统,逐级签订责任状,强化压力传导,严格执纪问责,做到了责任到人、责任到地、责任到组,严防死守、看死盯牢、奖惩到位,保证了我省秸秆禁烧履职尽责全覆盖、无死角。
广大乡村基层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分昼夜,巡查督导,宣传引导。农村党员代表、工青妇学等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发起“小手拉大手”活动,很多地方还把秸秆禁烧纳入村规民约,真正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蓝天卫士预警及时
实现秸秆禁烧卫星监控零火点,我省今年上半年刚刚建成的“蓝天卫士”监控网络功不可没。
如今在中原大地,高高耸立的通信铁塔上,往往会安装有可以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周围两公里范围内,如有烟、光、火等情况,系统将以两种方式自动提醒后台监控人员,附近的应急小分队就会马上出动,前往扑灭。
11月21日,记者在省农业厅二楼的省级禁烧指挥平台前看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可以查看全省任一监控站点周围的情况。通过周口市太康县五里口乡的一处摄像头,可以看到当地群众正在建房。目前,全省共安装蓝天卫士摄像头19262个,建成省、市、县级三级监控平台131个,乡级平台已建成95%以上;组建起应急分队35343个,基本实现了省域农区全覆盖。我省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了“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农区全覆盖的省份。
“蓝天卫士”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秸秆禁烧的监控方式,各地通过大力宣传,使群众深刻认识到禁烧监控手段的先进,加上禁烧处罚严厉,从而形成了“不能烧、不敢烧”的局面。
综合利用各显神通
解决禁烧难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根本。
今年秋季,我省各地普遍开展了秸秆机械粉碎深松深耕作业方式,玉米秸秆还田率由去年的80%提高到今年的85%。
秸秆作为草食动物的优质粗饲料,开发利用能力和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秸秆青贮成功率由去年的90%提高到今年的92%,全省青贮总量预计突破3000万吨,有力支撑了牛羊养殖产业发展。
秸秆到底能用来干啥?泌阳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秸秆可以饲料化、基料化。泌阳县是养牛大县、食用菌栽培大县,其中4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每年青贮玉米秸秆25万吨以上;群众把秸秆腐熟后用作基料生产草腐菌,每年利用秸秆9.7万吨。通过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技术,秸秆变成好肥料,有效地改善了耕地质量。
我省秋季秸秆禁烧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来众多兄弟省份的关注和学习。“面对成绩,我们要清醒认识做好秸秆禁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继续在科技支撑、依法治理和群众参与上下功夫,在高效管控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为全面实现零火情作出新贡献。”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记者高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