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阿里,天空碧蓝无云。玛旁雍错如一颗苍翠的绿松石,镶嵌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不远处,冈仁波齐静默伫立。
湖光山色,雪山屹立。这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被称为“百川之源”。
2017年11月18日上午10点半,在海拔4560米的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吉吾管理站,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几度。站在美到无与伦比的玛旁雍错湖边,大风与寒冷袭来,令人瑟瑟发抖。
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吉吾管理站站长白玛旺杰和管护员洛桑扎西,穿上巡逻服,带上头盔,骑上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护路线。
他们是吉吾管护站聘用的12名农牧民湿地管理员。
白玛旺杰和洛桑扎西当天的巡护路线包括从吉吾管理站到朗那管护站、拉昂错管护站及擦地管护站。
刺骨的寒风里,一辆摩托车载着两名管护员,渐行渐远。
巡护途中,他们不时要停下摩托车,捡拾路边的垃圾,用望远镜察看周边是否有动物死亡、湿地草皮是否被破坏等现象。如果发现了问题,他们需及时上报相关林业部门。
玛旁雍错被称为“圣湖”,与神山冈仁波齐并称为神山圣湖。在藏语中,“玛旁”意为不可战胜,“雍错”意为碧玉湖。这里一年四季都吸引着国内外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和旅游者前来。
每到夏季,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来此栖息,它们优美的舞姿把玛旁雍错点缀得生机勃勃。
阿里地区普兰县林业局副局长才旺丹加说,作为地球上高海拔地区淡水储量最大的高寒内流湖泊,玛旁雍错是世界高寒地区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湖泊湿地,保护区对特殊干旱荒漠气候区的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发挥着巨大作用。
2002年,玛旁雍错被阿里地区批准建立为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到2005年,由湿地公约组织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2008年成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及生存于其中的水生、陆栖生物。
“通过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全面维护玛旁雍错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努力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水平。”阿里地区普兰县林业局副局长才旺丹加说。
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高等植物34科87属140种,有藏野驴、黑颈鹤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是西藏高寒草原和荒漠区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这里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积极完善管护基础设施,2011年下达建设资金2990万元。2016年下达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资金2500万元。
目前,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设有6个管理站和3个管理点,共90名包括负责人和管护员来负责日常管理巡查工作。
今年29岁的白玛旺杰是普兰县巴嘎乡雄巴村人。在今年8月正式成立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吉吾管理站之前,他曾是一名野保员。
他说:“我过去两年是一名野保员,其职责和现在的湿地管护员有点相似,就是要保护玛旁雍错周边环境和野生动物免受人为干扰。捡拾垃圾,打击破坏湿地、盗采、乱捕、盗猎等违法行为。为此,我们的巡护任务一周内不少于3次。因为巡护点有点长,我们一般都是骑着摩托车巡逻,时长4至6个小时。”
才旺丹加告诉记者,聘用的这批湿地管护员都是当地群众,他们责任心强且世代热爱圣湖,让他们管护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既解决了当地农牧民就业问题,也让圣湖得到更好保护。
除了定期两人一组的巡逻任务,清理垃圾也是湿地管护员们重要的工作之一。现在,作为聘用的管护员兼站长,白玛旺杰每月工资为2000元。而21岁的洛桑扎西和其他普通管护员每月可以领到1800元的工资。
有初中文凭的洛桑扎西对湿地管护员这份工作很满意。他说:“玛旁雍错是我们世代信仰的圣湖,现在,我的工作是保护它免受污染,我也因此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以来,普兰县林业局通过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管理点等基础设施,勘界定桩,着手进行保护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保护区群众共管工作,对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
到目前,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监测、检查站一处,宣教、访问中心1处,并修建管护巡护道路9公里,小型管护码头1座,?望塔1座,界碑8座、界桩570个,标识牌17块。
普兰县相关部门还及时建设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增加湿地周边的灌木覆盖度,减少泥沙淤积,恢复湿地项目,初步遏制玛旁雍错保护区及周边植被的退化状况。对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野生动物进行隔离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相当大的篇幅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对此,才旺丹加说:“未来,我们将逐渐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和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保护区管理体系。努力将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成生态的、文明的和环境优美的国际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