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稻瘟病抗性国际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3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法国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利用获得的渗入系材料深入开展抗稻瘟病新基因发掘研究取得新进展。利用抗性品种是水稻生产上控制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法国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利用获得的渗入系材料深入开展抗稻瘟病新基因发掘研究取得新进展。

利用抗性品种是水稻生产上控制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之一。要选育抗病品种,必须具有好的抗源。非洲长雄野生稻及非洲栽培稻具有高抗稻瘟病的特性,为创制新的种质资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前期以亚洲栽培稻为轮回亲本,通过多轮回交,将非洲长雄野生稻及非洲栽培稻的基因组分别转移到亚洲栽培稻RD23和滇粳优1号中,成功构建以亚洲栽培稻为背景的渗入系材料,为有利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源。

2012年以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法国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CIRAD)开展合作,利用已获得的渗入系材料深入开展抗稻瘟病新基因的发掘工作。经过田间评价、室内鉴定、遗传群体的构建以及基因型与表型分析,从长雄野生稻中鉴定到1个位于第12染色体上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57(t),2015年完成该基因的初步定位,2017年完成了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并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在开展非洲栽培稻渗入系的研究中,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了1个新的稻瘟病抗性位点,目前正在开展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分析。这2个新基因的鉴定,为抗病新品种的选育积累了重要抗源材料,目前已提供育种部门用于抗病育种研究,研究团队目前正致力于这2个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广谱抗病的机理。

此外,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团队在云南南部、老挝北部及缅甸北部的稻种植区发现了同田具有2种交配型的稻瘟病菌,为进一步研究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形成、病原菌的起源、远距离传播以及水稻与稻瘟病菌的协同进化奠定了基础。(记者 陈云芬)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