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偿了你的愿”,张保国对妻子耿燕云说,“再也不用在我耳边念叨了。”
一旁的耿燕云抿着嘴笑了,手上却没闲着。泡好的豆子从搅拌机里出来,经过三五次筛淘,豆浆被抽到了一旁的锅里。锅内热气腾腾,她一点卤水,豆腐立刻凝固而成。刚出锅的80斤豆腐被分成两块,拿水泥板一压,三晋传名的霍州豆腐,就成型了。
这么多年,她没有任何时候能像现在这样,可以“清清爽爽”地干活。这一天终于来了。
豆腐好吃,污染难治
霍州豆腐是山西名吃,有上百年历史。主产区是霍州市开元街道的赵家庄村和李诠庄村。这两个村有57户豆腐加工户,相关产业加起来多达百余户,每家月均收入可达五六千元。生意虽好,但环境问题是个老大难。
多年来,家家户户都用燃煤来做豆腐。以去年为例,这里使用煤炭764.2吨,二氧化硫排量多达16.99吨,烟尘排放量45.85吨。
耿燕云说:“从冬到夏,墙上、地上,都是一层黑灰。做完一天的豆腐,光打扫就得一个钟头。村子旁的树,常年是黑色的。外面的巷子,堆积的煤炭把路都给堵上了。到冬天结了冰,推着装着煤灰的独轮车,连门口的坡都爬不上去。”
前两年,她听说有一家饭店用的是电炉灶,就专门跑去问。饭店老板问她:“你问这个是用来做啥?”她说是做豆腐用。饭店老板又问她:“你打算投资多少?”她说是5000块。老板一听乐了:“我这个只是用来蒸东西的,成本能低一点。你做豆腐的锅灶太大,用电量你根本受不了,还是算了吧!”
群众苦恼,政府也着急。早在2011年,当时天然气进村,村民能用天然气做饭了。政府准备用天然气改造,但进村的天然气管道都是低压细管,做豆腐所需的是大口径的锅炉,这气根本提供不了足够的热量。另外,政府也为难,上百年来都是烧煤,改成其他清洁燃料,要是口味变了、毁了牌子怎么办?
督察点名,迎难而上
去年底,霍州所在的临汾市二氧化硫爆表,大气专家柴发合带队调研,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散煤燃烧占到了市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0%以上。今年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来到山西,点名要求解决霍州豆腐小作坊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坐不住了,派人到两个村宣传,政府要改造豆腐户的燃煤锅炉,以减少散煤污染,希望豆腐户们踊跃讨论、尝试。
耿燕云到了开元街道办事处,要求改造自家的燃煤锅炉。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很激动:“终于主动来了个豆腐户!”原来,豆腐户们都在观望。大家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这天然气肯定比烧煤贵,一年下来少挣不少。而且拆煤炉再装新的,这中间的误工费算谁的?
可耿燕云不管这些,她主动提出在她家做一个试点。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随即给天然气公司打电话,让过来开会,商量怎么设计、走管道、安装。看着一屋子的人,耿燕云没见过这阵势,但她说出了天然气公司最想了解的问题:“我需要三尺二口径的锅,热水十分钟内必须浇到位,锅炉最好是能同时加热水。”
按照她的建议,试用的锅炉很快在她家装上。那天,她家不大的院子和屋子里,挤得全是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天然气锅炉能不能做豆腐。结果由于热量达不到,加热过慢,第一锅豆腐过了时间,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他们又加装了鼓风机,这回虽然成功了,可是表上走了十几个数,换算过来,用天然气做一锅豆腐得要30块钱。要知道,用燃煤做一锅豆腐只需要不到10块钱。于是第三次,他们把锅灶里面围上一层砖,同时把出风的口子封到最小,用来减少热量流失、减少气耗量。
一次又一次,他们终于找到了热量和价格之间的平衡点。“做一锅豆腐用气控制在15块钱左右,虽然略贵一点,但村民还能接受。”开元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乔宝山介绍:“为了推广天然气炉,政府补贴两万块钱,豆腐户个人出资8000元就能改装。拆旧装新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按照每户每月3000元进行补助。”
过程不易,循序渐进
推广过程依然不是那么顺利。走管道的时候,有人跳出来不让管道经过他家的墙;动员安装的时候,有人还是认为“用煤便宜,这个毕竟一锅成本要贵5块钱”。开元街道办建立了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居委会干部包联制度,实行四包:“包政策法规宣讲、包旧灶拆除、包‘四堆’清理、包燃气灶具安装”。此外,按照“先大户后小户”、先易后难的原则,实行改造工作一日一报制度。
在此过程中,开元街道办的干部们可没少忙活。“白天动员,晚上还要巡查”,开元街道党工委书记薛国平说:“有的豆腐户看我们动静大,白天歇了,晚上偷偷做豆腐。有一次半夜12点多了,我们在村子周围绕,看到有一家顶上还冒着烟。我们进去后,他们理直气壮地说:‘我家祖祖辈辈做豆腐,做豆腐的时间比有环保局的时间还长,你们凭什么管我?’”
群策群力之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元街道豆腐作坊全部改造完成。耿燕云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熟练掌握了使用天然气炉灶的火候。她说:“第一锅成本最高,因为要加热,连续做下来,也就是10块多一点。而且做一锅原来得50分钟,现在加热快了,40分钟就能做出来。时间就是钱啊,用天然气多出来的成本就出来了。”最重要的是,她每天做完豆腐,拿湿布把锅一抹,用水冲一遍地,屋子就干干净净了。
说话间,外头来了人,在窗户上放下钱就走了。耿燕云瞟了一眼:“邻居们来割豆腐,钱放窗台上,拿了豆腐就走了。都是老街坊,日久见人心,就跟这天然气炉一样,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它的好了。”
隔壁的李诠庄动作更快。他们成立了“李诠庄豆腐加工合作社”,里面是一个豆腐生产车间,有30多个天然气锅灶位。一大早,这里就热气腾腾,社员们来到这里,“也就是出个用气的钱和管理费,但是省得在家里弄了”。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现在这里可红火了!社员们来做豆腐得提前预约位置,要不就没了。下一步,我们还将把豆腐的深加工做起来,用统一的标识,把霍州豆腐的品牌做得更响!”
在耿燕云家,透过楼顶上裹着的塑料膜,天空蓝蓝的。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08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