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海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临高!久久为功惠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俯瞰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阮琛摄  临高县人民医院。舒晓摄  俯瞰临高文化艺术中心。阮琛摄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各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80%;保障房惠及4000多个中低收入
原标题:临高:久久为功惠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俯瞰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 阮琛 摄

临高县人民医院。 舒晓 摄

俯瞰临高文化艺术中心。 阮琛 摄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各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80%;保障房惠及4000多个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441公里城乡道路建成通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投入8800万元建设1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6所小学附属幼儿园……

近年来,临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动农村“五网”建设,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持之以恒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村级卫生室全覆盖 小处方让群众看病得实惠

“这里看病不贵,医生服务态度很好!”11月23日,临高县临城镇兰罗村90岁的陈高松老人因感冒来到村卫生室看病,医生见他年迈,主动上前搀扶他坐下。处方笺上显示,老人注射了头孢呋辛钠、维生素C等3种药物,总费用34.44元,政府报销29.77元,个人只掏了4.67元。

天气转冷,村卫生室一下子来了八九个看病的村民,大家热络地聊起了家长里短。“别看我们这里地方小,每个月要看1000多个病号。”正在接诊的洪锦飘告诉记者,乡亲们来村卫生室看病,不用交挂号费,报销比例也高,看个头疼脑热的常见病,一般只需要花四五块钱。

在临高县各镇(农场),像兰罗村卫生室这样的村级卫生室已陆续建成167个,224名乡村医生经过职业培训考取行医资格证后,在各行政村“蹲点”提供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近看病。村医开出的一张张小处方,温暖了民心。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前提,健康临高是最普惠的民心工程。”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多次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让他们看得起病、看病方便。

近年来,临高先后投入5亿元建成临高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改扩建临高县中医院、临高县疾控中心,加强镇级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实现了村级卫生室全覆盖,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医院”“诚信医院”创建活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健全,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走进位于澜江新城的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崭新的校舍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宽敞明亮的教室传来阵阵悦耳的读书声。

12月7日下午,位于教学楼二楼的高一年级教室里,来自临高县皇桐镇龙波墟的学生孙梦丹正在参与课堂小组讨论,台上授课的化学老师赵西安是今年学校从山东引进的特级教师,“赵老师上课很讲究方法,课堂紧凑高效,从乡镇来县城读高中以后,我的各科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2016年,临高投入1.9亿元高标准建设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面向全国招聘名校长抓教学管理,多渠道引进高级、特级教师,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仅仅一年多,全面实施“6+1”课堂改革,开发30多门校本课程,出台校园管理的“二十四字方针”,办学水平蒸蒸日上。

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新临高二中、澜江小学……2013年以来,临高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一批办学条件更优、师资力量更强的优质资源学校相继建成,由此产生“鲶鱼效应”,带动了临高教育界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发展风气,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提升。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根本。临高把教育投入作为优先保障对象,自201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25.28亿元,确保了教育经费“三个法定增长”。“十二五”期间临高共投入12亿多元用于校舍建设和改造,投入近1亿元完善教学楼和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512万元为学校购置教学装备。在此基础上,临高多渠道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把教师的心留在校园里,沉在课堂上,提升教学质量,补齐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短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县各项教育综合指标,在全省排名逐年上升。

市民公园星罗棋布 文化惠民喜结硕果

12月8日上午,临高县临城镇市政大道一旁的文澜文化公园内风景如画。不少市民在跑步健身、玩轮滑,一派安宁祥和景象。“我每天都会带女儿来公园散步,女儿才4岁,喜欢跟老奶奶们后面学跳舞。”家住凭海临江花园小区的业主李春妹高兴地说。

“行走在临高大地上,最让人倾心之处就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个市民公园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是大家休闲漫步、吐故纳新的好去处。”今年2月份,一篇出自重庆游客之手的美文《初识临高》在微信朋友圈火了一把,通过作者的笔触,让人对临高这座生态宜居之城有了全新的认识。

2012年以来,临高县委、县政府把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作为打造滨海生态公园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推进。文澜文化公园、怡心公园、松竹梅三友公园、龙波湾森林公园等一批市民公园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增加了城乡绿地空间,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村里建起了文化室,安装了健身器材,我每天晚上都来跳坝坝舞。”临高县皇桐镇古风村,每天晚上都有不少村民来到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健身、跳广场舞,村民符惠秀参与其中,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文化是群众的精神食粮。近年来,临高大力推进“六大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过去5年间,该县投入资金1050万元在10个镇(农场)建设了30个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将图书和体育健身器材配到了村民家门口,同时在人口较多的村庄建设30个戏台,经常性组织开展人偶戏、哩哩美等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

在“五馆一院”建设方面,临高投入3900多万元建设临高文化艺术中心,投入3500多万元建设临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这两个项目即将竣工,面向市民开放。其中,前者由10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单体组成,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培训中心、阅览室、创作室等文化服务设施,将成为临高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阵地。后者配套5万多平方米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门球场等设施,将是群众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临高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民生工作,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发展理念,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李江华表示,临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工作,一如既往地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投向民生,持之以恒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困难户陈善巧搬离漏雨房,住进公租房

“党和政府的公租房政策,让我圆了住房梦”

12月5日下午5时许,46岁的陈善巧下班后回到位于临高县临昌路民生花园小区的家中,一边督促儿子写作业,一边抱着女儿看电视。65平方米的房子,被妻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家人其乐融融。“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公租房政策,让我圆了住房梦。”他感激地说。

陈善巧的家庭情况困难且十分特殊。他的老家在临城镇吾鲁村,祖辈修建的一间瓦房年久失修,房顶出现倾颓,逢雨必漏,不得不找来木棍勉强“撑”住。陈善巧的弟弟2013年前因病去世,弟媳改嫁,弟弟的3个孩子也跟着他一起生活。他一面要抚养80多岁的母亲和弟弟的3个孩子,一面自己成家立业,娶妻之后生育了一儿一女,家庭负担很重。

2007年开始,陈善巧在临城镇东门派出所当协警,一个月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妻子单位效益不好,每个月仅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主要闲在家里带小孩。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经常要靠亲友接济,才能勉强维持。

2015年,临高建了公租房,陈善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租房申请,经过资格初审、入户调查等环节,他于2016年春节前拿到了房门钥匙,一家人喜出望外。记者在陈善巧家看到,这一套面积不大的公租房内,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客厅。

“我弟弟的3个小孩都在县城读书,我的孩子在县城上幼儿园,在这里住,他们上学方便,我上班也方便,老妈从乡下搬到这里跟我们住,我也放心。”陈善巧说,65平方米的房要住8个人,虽然有点挤,但他已经非常满意了。有关部门考虑到他家的情况,房租按每月1元/平方米收取,一年下来房租才700多元,大大减少了他们家的生活开支。

临高县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罗国彪介绍,2013年以来,临高先后投入2.25亿元,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及棚户区改造房共计1985套,至今已竣工并分配入住1452套,解决了全县中低收入人群及棚户区居民1452户近5100多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