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占据
大量共享单车停靠在自行车道上
郑州市金水东路部分路段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方便了市民出行。
□大河网张楠
11月2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强调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改善自行车出行条件。河南省自12月4日实施限行措施以来,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颇受青睐的就是“共享单车+地铁(公交)”组合套餐。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郑州一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不畅或没有非机动车道,导致骑行时要么受阻,要么只能走到机动车道上,让骑车出行的人很没有安全感。网友纷纷提议,多设置自行车专用道,让绿色出行有“路”可骑。
骑行之难
骑行路上通行不畅
在交通史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似乎有着很深的纠葛,按理说互不在同一道路,应不相妨碍才对。可事实上,一条白线也阻挡不了那些想要逾越的车,面对停放或驶入非机动车道的机动车,骑行的市民烦恼颇多。这一现象,在人民路上的紫荆山立交人民路方向下桥口至工人新村路段表现得十分明显。该路段的非机动车道上,私家车停得满满当当,骑行者只能绕到机动车道上和机动车混行。每天上下班路过此地的市民张先生说:“一辆挨着一辆停靠的私家车占据了车道的一半,在仅剩下的窄窄小道上,还有些车横冲直撞,有时候没办法被逼得就骑到快车道上了。”
车道之间无明显隔离物
在花园路农业路附近工作的董先生告诉记者,从家到单位的这段路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无硬隔离设施,路面也一模一样,机动车少时,一些不自觉的市民就跑到机动车道上。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路面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标线年久模糊,在经三路和林科路交叉口往北约300米的东半幅路段,分不清哪里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一些骑行的市民常和其他车辆混杂在一起。
共享单车大量投入增加出行难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就郑州而言,共享单车一共投放39万辆,平均每天约有百万人次使用共享单车出行。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骑行会非常缺乏安全感。在桐柏路建设路交叉口道路北侧双向的两条车道上,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私家车常常挤成一团。
经常骑小黄车通行此地,在五一公园站换乘地铁的张女士深有感触:“当交通高峰期机动车排长队通行时,自行车就是‘夹缝求行’。”
网聚观点
城市规划给骑行者的空间太小
大河网网友“蓝色妖姬”:还记得小时候背的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后来演变成了搞笑而带点蛮不讲理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可在道路上,却有人把玩笑当了真。
@蘑菇蘑菇不是丽塔:城市规划给骑行者的空间太小,很少考虑过自行车上路的问题,很多街道的非机动车道窄且设计不合理,更多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非机动车道,这导致非机动车难以上路或者无法安全正常地上路。
增设自行车专用道为骑行“开路”
今日头条网友“蜂窝里有蜂蜜”:自行车专用道还是很必要的,在郑州金水路东段,部分路段就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给了骑行者舒适的出行环境,非常好。
知乎网友“翠山”:道路资源就像水和空气,是城市生活重要的公共资源,机动车车主有权享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车主也应该有。一味地挤压非机动车道显失公平,也很不公道。城市管理者要在“公平”与“效率”的角逐中找到精确的平衡,为骑行者“开路”。
专家观点
推广绿色出行 开辟慢行交通系统
开辟自行车专用道,开辟慢行交通系统日渐成为百姓呼声。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表示,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城市已经开始了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尝试。在伦敦市中心,政府将三分之一的道路给了自行车;在巴黎,60%的居民不再靠汽车出行,自行车正在成为交通主力;北京计划到2020年,在五环路内建成32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上海也要将慢行系统专用设施或空间的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郑州正在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要学习借鉴这些特大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规划建设好郑州市的自行车高速路,考虑在东西南北四环路主要出口附近建立大型立体停车场,让私家车主要成为出市远行的工具,市内交通则以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电动车为主。如果在自行车高速路上一小时能够骑行20公里,那么多数人上下班就很方便了。
“设置专用自行车道,建构绿色出行的长效机制,既是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也是我国未来绿色、健康出行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英基说,加强道路畅通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交通文明宣传方式,增强行人和车辆的交通法规意识;交通执法部门要严格交通执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骑行安全”,让市民享受安全、健康骑车出行的快乐;城市建设、交通规划部门等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和判断市民未来出行的趋势,为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和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