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西 » 正文

全球报道:技术创新助力大水网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大水网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诸多“拦路虎”摆在建设路上。输水隧洞如何打?提水泵站如何建?瓦斯风险如何避……6年多来,广大设计建设者在“水网”的构筑上不断拓展技术创新之路,用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的成功

大水网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诸多“拦路虎”摆在建设路上。输水隧洞如何打?提水泵站如何建?瓦斯风险如何避……6年多来,广大设计建设者在“水网”的构筑上不断拓展技术创新之路,用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的成功应用助力大水网建设。

大水网是我省重大的水系连通工程,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在施工中,设计建设者们用一次次创新实践,攻克破解了膨胀土、穿黄隧洞、大型渡槽等重大技术难题,并多次邀请国内外水利专家把脉会诊,全面提升了山西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的整体水平。

优化设计奠定了工程基础。针对中部引黄工程规划,省水利厅提出改变沿黄河各县各自为战的小规模取水方式,采用集中提水供水方式,从北部取水,大大降低了提水扬程,减少了工程线路长度,有利于工程长远运行和发挥最大效益。

在施工过程所遇到的诸多难题中,隧洞穿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输水线路总长1000公里,其中输水隧洞长达670公里,这在山西工程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在中部引黄工程TBM2标施工中,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全方位突破技术难点,研制出轨道导引式胶轮车牵引有轨列车,进行洞内材料运输、出渣,开创了国内最陡坡度轨道导引式胶轮车运输施工记录。与此同时,该局还编制了《双护盾TBM穿越强富水砂卵石冲沟段地层施工工法》等16项省级以上工法,获得《TBM施工隧洞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安装车组》等多项新型专利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

泵站提水之难惊动世界专家。我省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西侧的沿黄各县均位于黄土丘陵区,比黄河高出二三百米,地高水低且沟壑纵横,提水难度很大。为此,首次在国内引进了美国及德国的先进理念,采用一泵多级叶轮代替传统的多个级站提水模式,既实现一次提水到顶的目标,又大幅度降低了泵站厂房的造价。

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大水网的第九横,该工程管理局局长宋建庆用了几个“大”来概括建设之难:一是取水口地下水泵扬程大;二是地下隧洞埋深大;三是土洞段含水含砂大。虽然个个是“高难度”,但建设者们经过研究攻关,“堡垒”一一攻破,难题一一化解,工程建设在攻坚克难中一路前行。据悉,该工程首台机组将在年底前实现试运行。(记者 赵建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