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光泽县寨里镇桥亭村的腾农菌业有限公司,82名员工中23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招工时,公司都会写上“优先录用贫困家庭人口”的用工标准。根据贫困户的劳动能力,公司给予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均月工资2000元。
这家企业是由35岁的毛启胜创办的。近年来,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光泽积极发动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利用他们熟知村情、懂得生产经营的特点,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启胜满腔热情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有一回,毛启胜与村干部走访贫困户了解到,桥亭组的伍水芸被家庭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她的老公摔成残疾人,孩子中大的辍学打工,小的还在读初中。伍水芸外出打工走不开,在家又没钱赚,成了贫困户。“来我的厂上班。”毛启胜说,“女同志手脚快,包装做得来,多劳多得。”如今,伍水芸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还能兼顾家庭。
在光泽,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毛启胜这样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扶贫人员。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暖心,在扶贫攻坚中领着村民干、带着村民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村级扶贫员”。
鸾凤乡油溪村的叶芬,名牌大学毕业,放弃年薪20余万元的工作,毅然回到故乡种植蔬菜,建成一座占地面积300亩、拥有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并牵头成立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
油溪村还有27户贫困户,如何帮助他们脱贫?优先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土地,雇用贫困户为其解决就业问题,让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叶芬想了许多办法。
村民傅长高今年59岁,妻子因重病动过手术不适合体力劳动。叶芬流转了他家4亩田地,以每亩800元进行补贴,并把他招到企业上班,每月能赚3000多元工资。
寨里镇浆源村林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群众生活贫困。2014年,村支书黄世娇与群众代表经过多次探讨后,决定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村民们纷纷上山,通过套种中药材、名贵花木、经济林等增加自己的收入。现在浆源村已种植中药材1600亩,毛竹垦复4737亩,引进名贵树种种植2000亩,不但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脱贫的愿望,也实现了造林绿化的效益。
在镇政府的支持下,黄世娇还想方设法引进承天药业公司,让村民把自家有林权证的山林入股公司,这样除了赚工资外,还能参与公司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