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常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善于创新才获得成功的。这背后,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予以支撑。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光靠外出揽才这“一招鲜”显然不够,本土培育才是企业壮大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队伍的关键。如何让更多“草根技工”变身“金蓝领”,成为南湖区从制造向“智造”迈进需要深研的一大课题。
从2012年,王为明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区首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至今,南湖区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首席技师、选树“南湖工匠”、推送省级“金蓝领”等一系列举措,挖掘了一批敬业奉献、专注创新的本土技术“大拿”。
样本:一位省级“金蓝领”的成长之路
前几天,记者在浙江威能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钢气瓶车间见到洪峰时,他正在数控车床边忙碌着。刚和全省20多位“金蓝领”一道赴英国参加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这段时间,他琢磨着如何学以致用。
成为今年嘉兴市唯一参加全省“金蓝领”培训班的高技能人才,洪峰觉得“惊喜有余”,但在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东看来是“情理之中”。“洪峰身上总有着一股韧劲,对专业知识孜孜以求,对技术创新勇攀高峰。”王晓东评价道。
20年前,初出茅庐的洪峰进入威能消防成为了一名车床工,拿他自己的话说,“一开始不懂技术,是从认识车床的每一颗螺丝钉起步的。”好在企业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时常邀请老师前来授课,还专门开设了机械、电子方面的夜校,洪峰就抓住这些学习机会,上课时总是坐在第一排。
从普通车床工到车间主任,20年来,洪峰的工作岗位始终在操作一线,主持研制的薄壁二氧化碳灭火器瓶被评为2011年度省级新产品。
为了推动企业向“智慧化”迈进,洪峰还研究起设备的内部结构,2014年,他主持设计了φ203以上钢质无缝气瓶自动化生产线。“采购国外同类型的设备需要几百万元,其性能还不能全完符合我们的生产要求,倒不如‘私人定制’一条生产线。”洪峰介绍,从图纸设计、零件采购,到装配使用,设备改造仅花费了30万元,却大大解放了人力,“以前上料、下线等工序都要靠人力搬运,新的生产线则实现了自动化,整条流水线的操作工也从9人减少到4人。”2016年,洪峰主持管理的车间年产值达到了1.35亿元。
这次赴英国学习,路虎、宝马迷你等工厂的智能车间给洪峰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个汽车工厂里总装前全部用机器人加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非常高,每60秒就可以完成一台汽车的组装。”洪峰说,“而目前我们生产一个灭火器从投料到完成,需要10到20天,这让我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奋斗方向。”洪峰透露,接下来他将尝试把各道流水线串联,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实践:
高技能人才是南湖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技能人才7.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25.4%。
在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强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区人力社保部门一方面做大“增量”,近年来先后与32家毕业生就业见(实)习基地,6家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合作,累计为辖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近千人。另一方面,盘活“存量”,仅今年全区就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641人,除洪峰外,嘉兴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柯贤湖入围浙江“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加西贝拉的钱辛蔚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今年10月,“南湖工匠”标志揭开“面纱”,“红船领航、匠心营造”,正是这一标志的深刻寓意。在南湖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孙柏林看来,“南湖工匠”代表的不仅是具象的个体,更是一个品牌、一种精神,要以这些典型为引领,深化培训方式、完善保障机制、形成社会风尚,培养更多具有坚守执着、精益求精、创新超越等优秀品质的“南湖匠人”,为南湖制造向“南湖智造”嬗变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专家点评:
嘉兴技师学院院长王雪亘博士:“南湖区在‘金蓝领’队伍的打造上举措多、内容实,还树立起南湖匠人的专属品牌,有助于培育更多‘创新型、知识型、专家型’的能工巧匠,从而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