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新华社的文章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人们有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可奈何,就在于它们总有一副“义正词严”的面孔。形式主义者常把中央的精神挂在嘴边,用高调学习回避实质要求,轰轰烈烈地摆“政治排场”。官僚主义者执行政策或是以不变应万变,新瓶装旧酒,工作生拉硬扯、改头换面一下就成了“紧跟中央”;或是“剑走偏锋”、断章取义,执行起来无限放大,让政策显得偏激而难以落地。口口声声“中央精神”“政策依据”,让有心批评者忌惮触碰了“原则立场”,让心存疑虑者担心唐突了“大好形势”。而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一种“裹挟”效应,你那里表态高调、气氛热烈,我这里语气平淡、冷冷清清,外界会如何看、怎么想?于是,有时明知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险起见还是得先硬着头皮上,至于贯彻落实、久久为功,只能往后再放放了。
必须旗帜鲜明指出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论摆出多么正经八百的脸孔,都必须坚决反对。信奉它们的人放空炮、打太极、走极端,看似积极实则消极怠工,在悄无声息中回避了中央精神的核心要义,在高喊与中央保持一致中让工作变味走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是初心淡漠,反映的是政治生态恶化和政治文化消极。一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的地方,哪怕表态的调门再高,也谈不上对党忠诚、心系人民。
形式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是“眼睛朝上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群众看得非常清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根本方法恰恰也在上头。试想,领导带头不搞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下面谁又会那么不识趣地往上凑?相反,如果领导自己官僚气十足,热衷搞形式,那相信争相效仿的肯定不会少。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历史倒是提供了一些借鉴。明太祖时期,有一回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写了17000字的意见书,16500字以后才讲到本题,真正要讲的事情总共不到500字。结果,朱元璋读到6000多字就已经坐不住了,一气之下把茹太素狠狠打了一顿,此后冗长公文大为减少。所以,关键还在于抓住“关键少数”。让领导干部带头发挥示范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同时严肃执纪问责,层层把压力传导下去。只要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讲话不照本宣科,文章不等因奉此,就会带动文风鲜活起来;只要上级不层层重复开会,不用会议落实会议,就会促使下级把作风深入下去;只要领导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热衷作秀的苗头被按住,出了格就被毫不留情地予以惩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然就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必然会带动局域政治生态的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华社文章的批示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在纠正“四风”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层层带动,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
(原刊于12月19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