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自2012年起,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内蒙古已有44个村落成功入选第一、二、三、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传统古村落或在草原腹地、或在大兴安岭深处,有着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

自2012年起,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内蒙古已有44个村落成功入选第一、二、三、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传统古村落或在草原腹地、或在大兴安岭深处,有着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

近日,笔者在中国传统古村落清水河县口子上村看到,30多座古民居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山脊上明长城遗址让这朴素的村子又多了一些修边驻营的故事,自驾游客三三两两的在古井、石碑、苍老的窑洞间走走停停,享受着别样的风景。

近年来,内蒙古为引导传统古村落走特色文化旅游发展路子,深挖古村落地方文化内涵,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乡村旅游市场,目前传统古村落已经成为展示“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的重要窗口。

口子上村

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东南、明长城脚下,有一个村子叫口子上。口子上历史源头在明末,当年明朝在这里建军堡、筑关口,时称五眼井堡或五眼井口。

明代从宣德年间在此开始筹备筑边墙,此地史书虽多称荒芜或无土著,但自筹边开始,口子上便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人类活动。这些筑边民兵,一边戍边,一边垦种。对于这些屯田军户的日常生活起居史书较少记载,后人推测他们大概是靠近边墙就近搭窝棚或掘地窖。今口子上丫角山下的一座望台,四周筑围台,围台上筑围墙,围台下仍可看到石砌洞口的遗迹。

口子上村落的出现与明代在此修筑边墙有直接关系。据考,有戍边将士在此屯田驻边,但随营家眷只不过是些“散户”,大概还不具备一个村落的一般功能。隆庆之后,由于蒙明关系的改善,边疆形势缓和了几十年,内地的明人向往土默特板升地区“自在好过”的生活,不断开始越过边墙涌入蒙地开荒垦种。崇祯年间,在今口子上村南的五眼井筑城建堡,先后又有寺庙戏台落成,一些经商民户开始由此落脚,之后渐日增多,村落的雏形显露。

口子上村,以现在的眼光看,也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生活在边墙上的村子。而类似于这样的村子,在我国的万里明长城上不在少数。这些长城居民,一住好多年,有的甚至传承了十几代人。口子上村的刘迪才,他的祖上就在长城上住了200余年。他的爷爷、老爷爷曾在五眼井衙门当差多年。

清水河历史上就属土地贫瘠、缺水干旱的地方,是边外的穷苦之地。康熙四公主在清水河暂居时,朝廷曾圈地4万余亩作为公主的封地。于是公主使组织招徕内地边民开荒垦种,兴修水利,农牧并举,确实改善了当地的农牧生产生活条件,使当地百姓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因此,受到乡民赞誉,并为其树碑立传。如今在口子上村口仍保存有四公主德政碑,正文十一字:四公主千岁千千岁德政碑。背文(阴刻):日月流芳万世。五眼井堡城守把总。其余文字无法辨认。这通石碑口子上人一直称大碑。据说当年还有一通小碑(也叫二碑)。1939年被入侵口子上的日军偷盗回日本。二碑经文物部门和民间人士访寻现保存在日本宫崎市。

岁月漫长,故事太多,村民李四喜有的也讲不太清了。

到了饭点,游客会在老乡家吃顿农家饭,有时还会买一些小米、小笨鸡等土特产。李四喜现在的想法是要开办一家农家乐。她说,这两年村里的路修好了,非常方便,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村里人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发展旅游。

隆盛庄镇

隆盛庄镇位于丰镇市东北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政府在此招民垦荒,乾隆三十年(1765年)设庄,定名为隆盛庄。历史上隆盛庄地区曾是明长城三道边上的重要关口——威宁口,该段长城建于明洪武29年(1396年),现遗址犹清晰可见。镇东4公里双台山峭壁下有摩崖石刻记述,镇东0.5公里处的纯土质烽火台,残高仍有8米以上。

隆盛庄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42条巷子。在隆盛庄兴盛时期,每条大街店铺鳞次栉比,且多数有较大的后院,用于作坊和居住。各条小巷长短不一,有的巷口还建有大门,夜间关闭,且设有专人看护。隆盛庄民居以四合院为主,主要分布在四老财巷、大巷、聚财巷,民房装修不饰色彩,大量使用富有装饰效果的砖雕、木雕,成为隆盛庄传统民居和民间工艺的一大特色,现保存较好的院落有卢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规模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

隆盛庄具有特色的古建筑主要有南庙、北庙、清真寺和回民义坟。现南庙、清真寺和回民义坟保存完好,北庙解放初期已毁。南庙初建于雍正年间,嘉庆初年又进行了扩建,始为关帝庙,近代改作佛教活动场所,现保存较好,庙内碑文牌匾,雕梁画栋。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道光十年进一步扩建,总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是内蒙古三大清真寺之一,建筑既保持了回族(阿拉伯)风格,又有地方特色,树有碑文、牌匾,画栋雕梁,威严壮观,亭门上悬牌匾一幅,碑文“开天古教、其尊无对”,系绥远督统马福祥所作。

隆盛庄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承载隆盛庄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民俗文化活动规模较大的有:三官社扭秧歌、民间社火、四美庄四脚龙舞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廿四传统古庙会等。隆盛庄食俗文化也颇具特色,有上三元干货系列行社传承下来的民间小吃特色月饼、蜜麻叶、回民油香等食品。目前,六月廿四庙会、上三元干货系列、四脚龙舞三项已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腾克达斡尔民族村

达斡尔人对村落的选址建设十分讲究,村落必须选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的地方。依山,选择山的阳坡,冬季风小便于就近狩猎或采集山货。傍水,即可捕鱼,又可解决生活用水,是达斡尔人夏季游泳、冬季滑冰冰捕的好场所。

腾克达斡尔民族村就是这样一个达斡尔族村落,它背靠山林青翠一片,面向嫩江河流潺潺,一排排整齐的达斡尔民居坐落其中,炊烟起时,一派大自然园林美景。这里拥有美丽的环湖风光和岛屿,在旧住址有怪勒哈德、一线天、霍日里绰罗等自然景色,适合发展旅游业。

腾克达斡尔民族村拥有20座传统达斡尔民居,每一户都是独门独院,柳编的篱笆围墙、介字屋顶和木雕隔扇。传统的达斡尔民居多为两间或三间,内室有三面环绕的火炕。达斡尔族的居室以西为贵,西屋为长者所居,设施和装饰十分讲究。

如此传统的达斡尔民居本身就像是一座达斡尔族文化博物馆。人们可以跟随达斡尔族渔夫泛舟水面,在篱笆院内打曲棍球,在传统民居品尝传统达斡尔美食,围坐在火热的暖炕上听一段古老的乌春,远离尘世的喧嚣,体会最淳朴的生活习俗。

近年来莫旗政府着重打造腾克达斡尔民族村的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维修村内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保留达斡尔民族房屋传统特色同时与现代服务设施相结合,提高达斡尔民族村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将莫旗的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元素和优越自然元素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莫力达瓦,来到腾克达斡尔民族村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任阿龙)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