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出现了6次,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出现了6次,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极端重要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二十字方针,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持久和平。持久和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和平的环境,发展就没有任何保障。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重灾难之后,世界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要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持久而强烈,普遍存在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梦想。“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只有持久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普遍安全。普遍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和平发展特别需要安全的国内国际环境。当今世界还存在着影响和平和发展的众多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在局部地区,战争、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等,成为影响世界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共同营造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确保和平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共同繁荣。共同繁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共同繁荣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休戚与共的整体。但当代世界贫富分化还相当严重,存在着少数富人掌握多数财富、少数发达国家占有多数人类财富等现象。而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相当一部分人却还在贫困线下挣扎。任何个体的贫困均非人类本身所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所以,中国特别希望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带动本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底色。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呈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千百年来,正是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使得人类发展多姿多彩,富有特色。开放包容,正是在秉持差异性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只有坚持“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会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

清洁美丽。清洁美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所给予人类的惨痛教训,已经足以证明。所以,中国坚定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美好生活的标准之一就是环境美好,清洁美丽正是环境美好的基本要件,是考量人类生存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变量。把清洁美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容,正是人类追求更好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要求所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举措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赢”,即倡导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深化互联互通和构建伙伴关系为主要路径,以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为基本目标。“—带一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欧亚,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4年来,通过努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进程,“一带一路”建设获得了丰硕成果:至今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案例。极大地调动了沿线国家的积极性,促进了各国共同利益的培育和发展。

倡导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平等的新型国家关系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外部条件。中国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建立同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就了互联互通之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共同建设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携手打造金砖国家新的“金色十年”等等。按照“亲、诚、惠、容”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如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打造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同阿拉伯国家致力于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同太平洋建交岛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等。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主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深度认可。

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等正在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顺应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新要求,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即各国之间加强互信,共同协商解决国际政治纷争与经济矛盾;“共建”即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即共同分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在实践上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支持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治理举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等等,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刘遗伦 贵州省委党校报刊编辑部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