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年产2万吨特种炭黑项目在乌海市西来峰工业园区建成投产,这表明乌海市在煤焦油深加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传统产业占乌海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在新形势下,如何催生传统产业的新动能成为乌海经济转型的关键。
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说:“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结合地区实际,乌海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战略,以全方位的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加速转型新进程。”
煤焦油曾经是焦化企业难以处理的副产品,如今变成了宝贝。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煤焦油资源,前些年乌海市引进了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煤焦油深加工企业。
进驻乌海后,黑猫炭黑公司根据市场形势,不仅投产了煤焦油深加工项目,还在自治区和乌海市的帮助下,出资设立了内蒙古煤焦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研发出了高端的特种炭黑,它具有环保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企业副总吴珉说,此次投产的2万吨特种炭黑整个建设周期才8个多月,总投资不到3亿元,市场行情十分看好,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上缴利税1.5亿元。
乌海传统产业现代化一直围绕着创新路径延伸,整体呈现出企业规模和投资变小,环保和经济效益提升的明显趋势;并且,新建项目几乎都在“吃干榨尽”原来传统产业的废料。全市原煤就地转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煤焦化工产品由最初的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向甲醇、液化天然气及酚油、萘油、蒽油等高附加值拓展延伸。
内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煤焦化产业大型企业。2012年建厂之初,正赶上焦炭市场下行,企业遭遇2015年,公司利用生产焦炭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建设了年产14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既增加上亿的收入,又解决了焦炉煤气排空污染环境问题。同年还建设了年产20万吨合成蜡项目,今年,企业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投产,企业产品线再次延伸。这些项目的投产,使公司实现了从以“焦”为主到以“化”为主的转变,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焦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示范项目。
新理念带来新发展,乌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好项目一个个相继落地投产。
前段时间,乌海黄河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中间相炭微球项目投产;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世界级气相二氧化硅项目稳步推进;乌海市政府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举行总投资约30亿的炭材料产业园战略合作签约及项目奠基仪式,这表明乌海新型炭材料发展渐成规模。
乌海市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正在逐步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成为高端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的集聚地,京津冀地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加速向这里转移,天津渤海精细化工、天津亚东集团精细化工等项目已经落地或投产,北京神雾集团国内首套乙炔化工新工艺年产40万吨PE多联产示范项目、自治区重点军民融合示范项目--航天十二院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借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乌海不仅在重塑传统产业,而且正集聚新的发展动能,打造高端精细化工高地。
记者手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乌海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为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乌海全市上下正在结合地区实际,强化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把创新作为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要求,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战略。
走进乌海市各个工业园区,到处是传统产业转型项目开工和建设的场景,随处可见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传统产业随着转型,早已不再是人们眼中的黑烟弥漫、气味刺鼻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厂区和现代化的流水线。乌海市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努力重构乌海传统产业,激活其新动能,让这座资源型城市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