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晚,“超级月亮”登场。记者 陈理杰 摄
元旦假期刚过,台风就开始打卡上班了。据悉,今年第1号台风已经生成了,目前虽然离厦门很远,但它可能给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充足水汽。
冬季还有台风生成是不是很奇怪?其实,台风不是夏秋季的专属品。历史上,冬季也有台风生成,只是比较少。2004年的“南玛都”,2006年的“西马仑”、“飞燕”、“榴莲”、“尤特”,2015年的“米克拉”等都是冬季生成的台风。其中,2015年1号台风“米克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了12级,成为2002年以来1月生成的最强台风。
台风形成需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高温、高湿的大气;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满足这四个条件,无论在何时,都可能形成台风。
此外,今年下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离正常值,进入拉尼娜状态,也是冬季生成台风的原因之一。
虽然冬季也能生成台风,但数量要远远少于夏秋两季。据了解,台风发生需要巨大的能量,夏季海洋温度高、湿度大,能量充沛,有利于台风生成;并且,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温偏暖导致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
和夏秋季的台风相比较,由于形成条件的限制,冬季发生台风的几率最少,强度也相对较小。
“超级月亮”又来了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昨晚,“超级月亮”登场,在月光的映衬下,厦门显得格外美。不少市民纷纷在微博、微信上晒出“超级月亮”的照片,但也有部分网友质疑:“怎么又有‘超级月亮’,上个月不是才出现过吗”?
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天文意义上,“超级月亮”就是近点月的望月。望月,也称满月,平均29.53天出现一次;月亮连续两次经过地球最近点的平均时间间隔为近点月,长度为27.55天。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就会出现1次“超级月亮”。
根据天文精确推算,2日10时24分为“望”,此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反射给地球,故呈现“最圆”;而同日5时56分,月球又过近地点,与地球相距356565千米。遗憾的是,这次“超级月亮”由于“望”和“近地点”发生的时间是上午和早晨,不宜赏月,所以在夜幕降临时,才能欣赏到圆月芳容。
赵之珩表示,“超级月亮”是一种很正常的天文现象,很多年头都会有,上一次发生在2016年11月14日,下一次则发生在2019年2月19日,恰逢元宵佳节。
有部分网友提出了疑问:既然“超级月亮”上次出现是在2016年11月,那为什么2017年12月也出现过“超级月亮”呢?有网友甚至评论说:“你们就欺负月亮不会说话,每次都说是‘超级月亮’。”
对此,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学研究员王俊杰称,民间说的“超级月亮”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量标准来定义。王俊杰解释,月亮绕地球的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形,轨道内的地月平均距离是38.4万公里,近地点距离是35.1万公里,当月亮处于这两个距离之间就容易“又圆又大”,民间称其为“超级月亮”也是可以的。(海西晨报 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