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配方奶粉产品数量减少1400个,意在提高国产大品牌的市场份额。
中国将允许的奶粉产品数量大幅减少1400个,以提高因10年前一起安全丑闻而受到损害的国内大品牌的市场份额,那起丑闻导致海外企业主宰这个200亿美元的市场。
新规要求厂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注册,并在通过安全检查后才能在中国销售。通过检查的工厂仅限于销售三个品牌。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被淘汰的品牌将释放最多10%的市场份额(按销量计算),帮助那些地位最稳固的品牌提升销量。
“较大的品牌将受益,包括进口品牌,”他补充说。
欧睿咨询(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前10大品牌有8个是外国的,其中达能(Danone)的纽迪希亚(Nutricia)以10%的市场份额拔得头筹,其次是雀巢(Nestlé)的启赋(Illuma),占据9%的市场份额。
“这项法规深受我们和业界领导者的欢迎,因为它确实代表着在保护消费者方面向前迈出一步,让他们更有信心,更安心,”达能婴幼儿生命早期业务执行副总裁布丽奇特•赫勒(Bridgette Heller)表示。
到目前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约950种配方奶粉产品,比上一年的2300种减少了60%。上周生效的新规,被广泛认为意在淘汰规模较小、信誉不太可靠的竞争对手,以恢复消费者对飞鹤(Feihe)和伊利(Yili)等国内大品牌的信心。
境外企业占中国奶粉销售的四分之三左右。此前在2008年爆发的一起丑闻中,某个国产品牌的奶粉被曝受到工业化学品三聚氰胺的污染,造成数名幼儿死亡,另有许多儿童身体受损。
据欧睿咨询介绍,去年中国配方奶粉市场以价值计增长8%,至197亿美元,其推动因素是随着收入上升,消费者升级到比较贵的奶粉产品。
多数获得批准的品牌来自国内厂家,仅有209个进口品牌获得批准。新西兰有54种产品获批,是配方奶粉在中国获得注册最多的国家。
被淘汰的品牌大多是在中国较贫穷地区销售的低端品种,在这些地区,国内大厂家将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具备优势,因为它们的价格较低。
“知名国内品牌借助其在(较低端)市场的更多资源和产能,更有机会提高市场份额,”欧睿分析师Cecilia Yang表示。
但一些分析师表示,削减品牌数量对境外公司可能也是一个利好。
“这将有利于进口品牌,因为电子商务收窄了高收入和低收入消费之间的差距,”独立分析师宋亮表示。
国外品牌正在利用互联网平台深入中国农村。它们还预计,中国在2015年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后更多婴儿的出生,会促进销量。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说服消费者购买国产品牌,去年9月主要官方广播电视机构曾播出一则报道,称国产奶粉更具营养价值;这一说法在网上遭到嘲讽。
“尽管有振兴国内产业的种种努力,但进口配方奶粉依然热销,”行业分析师彼得•佩韦雷利(Peter Peverelli)在一份简报中写道。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