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面对同样的机遇条件、一样的政策环境,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同样都认识到抓落实的重要性,然而具体在推进工作时,有的能很快打开局面,有的却进展迟缓;有的紧锣密鼓效果明显,有的“轰轰烈烈”但收效甚微……
细究原因,这与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密切关系。因为,没有真本领工作就很难落实到位。
抓落实是一项复杂、系统、连续的工作,内外环境又在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会在抓落实的具体实践中冒出来,一些棘手的矛盾和困难也会隐藏其中。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就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点,工作因此而“搁浅”。有的同志看似做了不少工作,也很辛苦,但由于工作方法陈旧,“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费时费力却事与愿违,甚至可能因为蛮干盲干,弄出南辕北辙的事情来,不仅会延误发展的时机,还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抓落实必需具备过硬的真本领。面对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想顺顺当当实现目标,想轻轻松松抓好落实,那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中央反复告诫: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验”,其中之一就是能力不足的危险;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全面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其中一条,就是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
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如今,知识更新很快,各种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学习很紧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否则大浪淘沙的第一个就可能是那个不想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知识恐慌感、本领危机感,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扎扎实实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网络等做好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
善学习,懂政策,关键还要学以致用,就是要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特别是要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比如,产业转型、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控风险等问题怎么解决?互联网经济、全域旅游、现代金融等产业怎么发展?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怎么结合区情市情县情新课题?这些都需要加紧学习研究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当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摸清情况和底数,自然就会找准抓落实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只有提高了本领,把问题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抓落实才能得心应手、有章有法,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执笔:本报理论评论部 孙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