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安徽 » 正文

全球报道: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江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我省立足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强大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我省立足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构建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和生态农业体系,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超常规”治污,保卫江淮碧水蓝天

合肥天鹅湖公园,是不少人跨年夜的好去处,过去总少不了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绚烂,却污染空气。就在今年元旦,天鹅湖公园周边实现了“零燃放”。当天起,新修订的《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施行,合肥城区全面“禁放”。 2017年12月31日深夜至2018年1月1日凌晨,合肥警方联合多部门开展“零点行动”,54支、共1000余人的执法应急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巡查,第一时间发现、查处违规燃放行为。 1月1日凌晨,在合肥瑶海区漕冲小区,一居民为庆祝搬新家燃放烟花爆竹,收到了合肥市全面“禁放”后的首张罚单,被罚款500元。

空气污染是老百姓最关切的环境问题,蓝天白云、空气常新是民心所向。受不利气象条件、污染团传输过境、本地污染物排放叠加影响,冬季雾霾高发。驱散雾霾,天帮忙更需人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去年11月中旬,我省推出冬季治霾“非常之举”:以“先停后治”原则整治“散乱污”企业,列入淘汰类的一律依法依规取缔;钢铁、焦化、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重点产排污企业限产30%以上,遇重污染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应限产50%以上或实施停产;全面禁止露天烧烤,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管控,对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业整治;自2017年11月20日起至2018年1月底,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淮南、池州7市建成区内,停止各类建设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土石方作业以及房屋拆迁施工。

“停”“限”,各地落实一条条超常规举措,以积极措施,降低本地污染物浓度,减少叠加污染。

“我们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任务,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开展亲水行动,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守护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

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新年伊始,省农委推出新政,全省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施行全面禁捕,到今年年底前禁捕保护区内的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永久禁止生产性捕捞作业。禁捕是促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助推长江大保护和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省农委要求各地落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推动水生生物保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我省在“三河一湖一园一区”多点发力,即皖江生态文明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黄山国家公园、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17年是我省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 《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我省明确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五大方面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围绕目标任务,我省建立重点项目库,项目已达543个,包括生态建设类、污染防治类、循环低碳类等项目,总投资6121亿元,去年计划投资596.67亿元。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超额完成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实际完成投资701.89亿元,占年度总投资计划的117.6%;新开工项目143个,占年度计划的109.2%;竣工项目74个,占年度计划的102.8%。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造美丽样板

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去年12月22日,省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会议指出,要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明确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强化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监测监管,确保生态红线划得实、守得住、有权威,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可靠的保障。强化顶层设计,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安徽省环境保护督察办法(试行)》等密集出台,引领安徽绿色发展。

作为制度创新的亮点,去年,我省相继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呵护碧水长流,去年9月底,我省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每一条河流都有负责人的名字。党政负责人管河湖,力破“九龙治水”困局,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去年10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合肥、安庆、宣城等地先行试点,2018年全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

根据《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省将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在制度保障下,我省打造生态文明样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态绿色共享的美好安徽。(夏胜为)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