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走进太行山深处、丹河之畔的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鹅卵石装饰的影壁和戏台格外引人注目,民宿、农家乐宾馆原生态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于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有福说:“待到春暖花开时,俺村将鸟语花香,游人如织,村民的日子也将越来越红火。”
乘着博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东风,于庄村成了该县“党建+全域旅游”示范村,成了具有古韵流溢、花果飘香、健身休闲、民俗风情的特色乡村。这座古村落逃脱了衰败甚至消亡的命运,走向“新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博爱县通过创新“党建元素+全域旅游”“志愿服务+全域旅游”“集体经济+全域旅游”三大平台,探索了“党建+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开拓了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构建了党建引领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新生:党建美学、乡村民俗融入古村落
豫晋两省交界处、博爱县西北山区坐落着依山傍水的美丽古村落——于庄村。这里山水交融、竹林茂密,人与山相依、与水相亲,让远去的历史屹立于山水之间,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活画卷。
村旁的三渡湾是丹河古渡口之一。丹河原为古代山西至河南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博爱县境内沿丹河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北魏摩崖石刻”“隋代摩崖石刻”,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岸古村居民以水磨为生产工具的民风民俗传承至今,素有“太行山居博物馆”之称。
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于庄村独特的怀庆建筑群,木结构加石砌墙体的建筑形式,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价值。结合地形条件,院落布局沿等高线平行布置,前后高低错落有致。民居建筑的门楹、窗户、神龛,雕刻精美、各具特色,体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于庄村共有50余户170余口人。因为就学、就医等不方便,人口不断往外迁移,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80多个老人、妇女和孩子。”曹有福说。
于庄村今后的发展之路在何方?村民们集思广益,抓住博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邀请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对村庄进行规划,将党建美学、乡村民俗等多种元素融入特色民俗旅游村的建设中,制订了三渡湾“一线、五点、八区”旅游规划方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许良镇丰富的竹资源、于庄村原始风貌建筑及毗邻丹河的特点,将旅游主题定位为“竹乡水村”。原有的打麦场、水电站、磨坊等设施,“摇身一变”成为游客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喝茶的场所。
加大村落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运用竹元素进行竹工艺开发,利用天然优势打造水文化河湾特色……通过政府支持、村民筹资筹劳等方式,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农事活动、文化展示、果树采摘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示范村呈现在村民和游客面前。
去年9月,于庄村的民俗旅游启动开园后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旅游高峰日均游客最多达5000余人次。目前,于庄村已成为博爱县全域旅游一个新的热点。
蝶变:“党建+全域旅游”点燃党员群众热情
濒临消亡的于庄村靠什么走向了新生?这背后离不开博爱县委、县政府创新基层党建,领航全域旅游工作的有力推进。
围绕以党建促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延伸旅游产业链,博爱县规划每个乡镇至少打造2个“党建+全域旅游”示范村,通过实施旅游项目,每年开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并形成稳定的收入渠道和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路径。
博爱县领导先后深入于庄村、寨豁乡小底村、磨头镇东张赶村等查看村容风貌,与村干部、群众座谈交流,示范带动全域旅游开发,为打造高品位的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许良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邀请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专家进行讲解,为群众呈现于庄发展旅游的美景,点燃了党员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
规划建设中的三渡湾度假村,就是于庄村在全域旅游建设中推出的“党建+全域旅游”的重点项目。所用建材80%以上来自当地特色原材料,围墙取材于当地产的竹子,房子砌墙用的是当地石头,外墙的粉刷用得是当地的黄土……
全村所有民居以保护为前提,尊重原房舍特点,不大拆大建、融入现代化功能设施的前提下,把每座房舍打造成体现主人内涵的民宿,形成民俗聚落群。
(上接第一版)
柴禾、石磨的摆放讲究艺术,既体现农村气息,又起到景观点缀作用;村庄的树木,杂草不刻意清除,艺术化修饰;路标、广告招牌原生态制作,艺术化点缀。
“不仅要把三渡湾打造成古色古香的休闲之地,还要为当地村民尽可能节约建设成本。”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三渡湾度假村改造项目负责人罗宇杰说,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旅游观光,可休闲住宿,可文化体验,将成为博爱县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度假村之一。
看到了古村发展的新活力,该村在外经商多年的潘东北回乡创业,成立了三渡湾农业开发公司,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农家宾馆、种植园和有机采摘园。
发展旅游不仅要富了村民口袋,还要“富脑袋”。于庄村开展文明风尚示范工程,举行农村道德讲堂;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完善村中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氛围浓厚。
于庄村将党建工作融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全过程,构建了服务全域旅游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村民曹习明感慨地说,他是濒临消亡的于庄村蝶变成为博爱县“党建+全域旅游”示范村的见证者。如今,于庄村变成了“太行深处养生地”,变成了村民幸福和谐的家园福地。
“博爱县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打造了‘党建+全域旅游’品牌,大大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博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忠伟说。
融合:党建元素注入全域旅游大局
从单纯的景区提升为休闲度假目的地,从区域性品牌提升为全国性品牌,从机械旅游提升为智慧旅游,从单一的山水观光游提升为全域旅游。这是博爱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旅游业的战略提升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定下的“小目标”。
2017年,是焦作市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的开局之年,是博爱县落实“打造豫西北、晋东南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关键之年,更是博爱县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之年。
博爱县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以青天河景区作为全域旅游龙头,构筑起景区、公园、服务和支撑全域旅游四大体系,挖掘“山、水、竹、寺”等特色资源,“吃在博爱、禅意休闲、红叶传情、竹林水乡”全域旅游品牌正在叫响。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构建强大的旅游发展体系?
“实施‘党建+全域旅游’行动计划,以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强力推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把‘思旅游、干旅游、谋项目、抓发展’作为一种常态融入创建工作,为创建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博爱县委书记张建说。
“党建元素+全域旅游”。依托党建美学设计和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把党建元素注入全域旅游大局中。一个个醒目的党员示范户、志愿服务站、党员引导牌等党建标识出现在于庄村角角落落,凸显出党建元素与全域旅游的有机融合。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紧紧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总目标,坚持党建领航,积极探索以景区党建标准化管理统领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创建景区党建精品,提升景区旅游服务品质,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与党建工作“双提升”的新路子。
“志愿服务+全域旅游”。博爱县紧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助力全力旅游”活动平台。党员志愿服务队佩戴党徽、穿党员志愿者活动服装,担当起讲解员、保洁员、宣传员等角色,为景区和游客提供卫生清洁、指路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服务,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良好形象。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32次,参与党员达12000余人次。
“集体经济+全域旅游”。按照“以党建作引领、以产业谋发展、以旅游带增收”的总体布局,博爱县紧扣村情民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把村集体经济壮大与特色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把资源优势转换为全域旅游发展新优势。目前,小底村已连续举办10届樱桃节,年均接待游客达7500人,已成为博爱县全域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于庄村根据村集体经济以及民情现状,摸索探讨了三渡湾农业开发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面的股权关系,商讨了旅游运营模式。
推广“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发展以党支部为核心引领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采取“党支部+公司”的发展思路,打造“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模式,助推实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
时下,博爱县紧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把党建元素注入全域旅游大局中,做好“党建+旅游”大文章,推动基层党建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努力使党建统领在全域旅游中彰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