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浙江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讲台上多了一些新面孔。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优秀学长进课堂”活动,组织高年级大学生来讲思政公共课,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目前,这样的课程已覆盖该校70%大一年级新生。
以往,大学思政课往往被认为课堂枯燥、授课方式传统,造成学生参与度低、“混”学分等问题。浙江大学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走上思政讲台,以“过来人”身份分享成长感悟、学习心得,正是浙江大学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之一。“通过‘优秀学长进课堂’,开门办更具亲和力的思政课,让学生觉得耐人寻味,而不是‘望而生厌’。”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说。
纵榜正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2017级研究生,本科期间曾休学两年应征入伍,如今退伍回到学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些天,忙完手头的实验,他就忙着为思政公共课准备讲稿、制作PPT。
“服兵役期间,我曾参与一次抢险救灾,在我和战友们的努力下,避免了大量的财产损失。”纵榜正从自己的一段特殊经历讲起,15分钟的个人分享和15分钟的互动交流,让学弟学妹们真切体会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后,是党和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台上还原现场,台下身临其境。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张悦听课后说:“高年级学长的经历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和模范作用,为我们入学之初的大学生活注入了进取的活力。”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该校学工部,建立了近200名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资源库”,并分为理念信念、爱国爱校、学习生活、志愿服务几大类,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学生需求,匹配到合适的讲课人选。
“优秀学长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参与育人的主体。在教育与互相教育的情境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代玉启说。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整合“盘活”思政课讲授主体上下功夫,坚持院内与院外、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开门办思政课,在全面提升本院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同时,引入优秀辅导员、优秀学长、特聘专家以及校外优秀人士进课堂,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浙江实践的广度和热度。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