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省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18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媒体见面会,省人大内司委、环资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算工委、办公厅、选联工委等有关负责人相继介绍情况,披露过去五年来多项工作成效。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全省乡镇均已单独设立人大办公室,实现了我省人大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跨越。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任宣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全面清理我省地方性法规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如章介绍说,五年来,省人大法委共对84件法规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其中,截至1月18日,共有76件地方性法规案和决定案已经常委会或者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在法律起草方面,五年来,由人大有关委员会组织起草的法规案15件,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案39件。这些法规案在提请表决之前,都邀请部分未参加法规起草、修改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对出台时机、立法影响等进行评估。
此外,省人大法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注重立、改、废并举,对1979年至2013年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打包修改37件,废止9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省相继有17个新获得立法权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截至目前,省人大法委共审查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设区的市法规和决定92项。
另一方面,立法后的法规实施也得到重点加强。五年来共对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等9件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其中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等2件法规形成立法后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
建议议案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
五年来省人大代表提交了哪些建议,关注点在哪儿?记者了解到,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共收到议案29件、建议4170件,其中大会建议4023件,闭会建议147件。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副主任李茂停介绍说,本届人大代表关注民生问题比较多,建议议案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乡村振兴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部署,从2017年起,代表建议办理结果符合主动公开要求的应全文公开。李茂停表示,在去年的建议办理结果中,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应当公开的,在经代表同意后,已经全部公开,去年代表建议办理结果公开率达到48.4%。
组织省人大代表约见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是本届常委会一项探索性工作。据统计,五年来,常委会共组织约见活动17场,参加约见省人大代表128人次,这些约见大多聚焦社会热点难点,或是围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而展开。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
省市县均实现本级人大与财政联网
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我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五年来取得哪些新进展?据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郑亚吉介绍,截至2017年8月,省市县三级已全部实现本级人大与财政联网。另有省级和13个地市、17个县区实现了本级人大与社保部门联网。
在纵向上,我省初步构建了省市预算联网监督。2017年4月,省级重大专项资金数据联网报送系统上线运行,通过该系统,各市人大常委会将汇集到的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重点支出和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以及各市县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政府债务状况、预决算等情况,上传并自动导入省级联网系统数据库。
联网系统的建立让一些财政隐患得以及时发现。2016年,联网系统预警发现一些地市税收收入占比低于70%,一些县(市、区)税收收入占比低于60%的问题,随即向省财厅通报,并在审查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时提出有关意见,推动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乡镇人大主席与党政正职“同待遇”
基层人大力量薄弱一直是我省人大工作的一块短板。此前,广东1144个乡镇仅有29个单独设立人大办,近三分之二乡镇人大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为了补齐这一工作短板,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其他部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记者从昨日的见面会上获悉,在文件的推动下,经过半年多努力,目前全省乡镇人大已全部单独设立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0%以上配备专职人大副主席,乡镇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经费全部列入预算。
与此同时,一些县级人大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余立钢透露,在文件印发前,我省有45个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行政编制在15人以下,明显低于全国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平均水平。目前全省121个县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全部达到16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粤东西北地区997位乡镇人大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也全部享受同级正职岗位补贴,这意味着全省乡镇人大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均已享受与同级党政正职相同的薪资待遇。
在完善机构编制设置的同时,县乡人大的各项工作也更加规范。据介绍,我省县级人大常委会已全部完成电子表决系统建设,90%以上乡镇人大在去年首次召开年中人大会议。
省人大环资委
“解剖麻雀”将成治水监督新常态
水污染治理一直是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在这届人大常委会整个任期内,跨界河流污染整治也成为了贯穿始终的监督重点。在媒体见面会上,记者了解到,在五年来省人大的持续监督之下,“四河”“两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治理呈现阶段性成效,其中小东江更是连续3年达到年度整治目标,年均达到IV类。此外,列入整治计划的黑臭水体完成整治率达到了78%,高于国家要求的60%。
但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针对部分河流仍未达到考核要求,水质出现反复等现象,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诚宽表示,治水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干,推动水污染治理今后也将是省人大的工作重点,“起码到2020年都将是省人大的重点监督事项。”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今后的治水监督也将更为精准化、精细化。“治水治到现在,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很多地方已经转向洗楼洗管洗井洗涌,以后我们会更多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以点带面,力求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黄诚宽介绍说,去年省人大将广佛界河的白海面涌、水口水道作为省市区镇(街)四级人大联动监督的重点,推动河流消除黑臭,取得明显成效,未来还将尝试选择有代表性的河流或断面进行定点监督,“比如‘六河’的国考断面中还有5个是劣V类,以后我们会对这些点加强考核力度。”
此外,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作也将成为省人大治水监督的重点,“不少地方的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总体上欠账比较大,珠三角一些污水处理厂由于建得比较早,出水标准比较低,正在推进提标升级,我们今后会盯住这些重点开展监督。”黄诚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