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南 » 正文

全球报道:河南莫沟!这个村没拆就对了(聚焦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一条大路已经延伸到了村口,规划的高楼将拔地而起,作为村庄的莫沟面临着被推平的命运。  然而,2015年4月的一场争论,让村庄拆迁变为了乡村振兴。从那时起,河南孟州产业集聚区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次

一条大路已经延伸到了村口,规划的高楼将拔地而起,作为村庄的莫沟面临着被推平的命运。

然而,2015年4月的一场争论,让村庄拆迁变为了乡村振兴。从那时起,河南孟州产业集聚区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次年“五一”,莫沟迎来3万游客,“十一”达到6万。2016年春节期间,12万人涌到工业区,涌进这个村庄,村民营业收入估算超150万元。仅一个烤肠摊位,一天就卖近4000元。

2017年底,莫沟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谁也不会想到,两年前那个空心化严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破败村庄,如今逆势上扬成了香饽饽,引得周边企业要进村开专卖店、办年会。乡村价值再发现,释放出了比简单腾空土地更多的红利。

乡村发展,拆与不拆要算大账

2015年前后,孟州产业处于一个蓬勃的生长期,集聚区268家企业中,有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气缸套基地、核黄素基地和羊剪绒基地。发展势头所向,园区内包括莫沟在内的17个村庄都将拆迁腾挪。

与此同时,村庄自身俨然也已是发展的“绊脚石”。因为无力清运,垃圾满沟壑都是;由于生活不便,年轻人走出去便不愿再回来;没有医疗条件,留守的老人孩子头疼发热都要去几十里外就诊……人在流失,要素在流失。在很多人看来,乡村成了价值天平中要被翘起的一端。

尽管如此,群众却对拆迁有不小的抵触。按每亩地3万元补偿算,一个农家小院在拆迁中不过赔数千元。

在争论中,孟州市委市政府逐渐统一认识,发展应该算大账。孟州有一定量的山地丘陵,改造复兴现有乡村,算成本花钱少,看效益更多元。况且全国有太多千人一面的工业园区,而每一个村庄却有独特的样貌。村落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乡村价值理应融入开放发展。

原以为要等来一场强拆的村民,迎来的却是开展调研规划的乡建设计团队。50多岁的乡建设计师鲍国志被请来莫沟,带着多年乡村建设实践的经验,住进村里,走家串户。在政府、村庄、乡建团队多轮互动后,规划和建设方案展露雏形。

村民对此也报之以超乎想象的热情。沟底要进行汶水河改造,河床上450亩土地,各家各户纷纷交还集体,没有人谈补偿。本地村民放弃了在外地每天200多元的收入,回村做工,只拿每天数十元的报酬……推土机没有来,反而接通了公交车,乡村逐渐绽出新枝绿叶。

政府没有大笔投入,不切别村的蛋糕,而是鼓励积极申报,用足项目资金。为了鼓励每家每户的改造,政府给了一笔贴息贷款。用相对不多的钱,全村热火朝天动了起来。

工匠万奇生从外面的工地上赶回乡村,说到家乡的新变化,他感慨中透着自豪:“过去以为,老手艺再不会用上了,没想到能用它建起自家的村。要知道,砖瓦房子吃年岁,100年都不会烂。”

乡村修复,家园在工业区逆势生长

最初的村庄修复,看起来像是“赔本买卖”。在莫沟每补齐一块短板,都要补上多年欠账。一笔笔支出花出去,道路、公交、自来水通了,光纤、物流、天然气来了,莫沟不再是现代社会中的孤岛。

不惟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这笔买卖换来的还有村民习惯的转变。村里提出“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每家每户开始学垃圾分类,村头建起一座分类中心,路口用废水缸制作出分类垃圾桶。资源,能循环的分类回收,能消化的回归大地,连成堆的碎砖瓦片,都重铺做了路面。

莫沟村在设计师和农村工匠手中一天天变样。如今走进莫沟,风景是逐层铺展开的。

莫沟被分为三层,最下面是湿地和水面,中层是窑洞群,适宜修复,搞特色开发。顶层是今天的村庄,计划依靠村民为主体,修复传统民居街巷,与周边的地理、人文融为一体。

村口竖起砖瓦门头,穿过隧洞,水岸蜿蜒,豁然开朗。顺着水流步行,沿土崖拾阶而上,几进窑洞院落柳暗花明。崖上草树丛生,屋舍俨然。街道是青石碎砖,村庄是砖墙灰瓦。远近门楼戏台,磨盘老树,村味十足。

曾经废弃倒塌的“地主院”,被设计师改造成体量巨大的窑洞图书馆,24小时开放,人流不息。走进阅览大厅,才看到别具匠心。窑洞连着窑洞,书架伸向天顶,窑洞深处投下自然采光,抬头看挑梁屋顶从土窑腾空而起,又从窑顶高出了地面。这样的“因陋就简”比比皆是,土坯羊圈改成甜品屋,垃圾坑成了村淘店……

一座大土坯房被最先修复成了村里的礼堂,曾经的传统被发扬成“道德讲坛”,号召村民每周来“思想赶集”。为了鼓励不砍树、不拆房,家家户户的房屋、院子,房前屋后的树木都折价入股,待村集体资产增值,有了收入时论股分红。如今村集体公司股金达2800多万元。

乡村振兴,融入城镇化更能补益工业化

现在再来重算这笔账,改造项目大头落地后,各类项目资金加起来2000多万元,远低于2亿多元的拆迁安置费用,财政负担轻了许多。由此观之,工业区内的17个村庄均可根据需要局部调整,不再整村拆迁,改为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成本在降低,乡村在升值,村民得到的是实打实的红利。过去村里的院子,出租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周边企业职工更愿意租农家院,转做“村民”。90后苗建民开了村淘店,他说:“好像一夜之间,乡村物件,布鞋、草垫什么都能变商品,外面都稀罕买。”园区企业中原汽配每次有外国客商来,都要安排他们造访莫沟。“田园也是中国文化,乡村特给咱长脸,企业坐拥这样的环境配套,自豪油然而生。”园区企业隆丰皮草行政部主管胡长胜说。

如今园区外出招商,莫沟成了最闪亮的名片。一家轮胎企业和一家电动车企业因为参观了莫沟,欣然决定入驻。企业入驻更是带火了村里的餐饮、民宿、商贸等各色服务业。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城镇化不是将农村简单‘格式化’。农村问题可以从城乡互动中解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足也能够从乡村振兴得到补益。”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说。

莫沟的振兴,已使周边的发展思路因之调整,远近不少村加入了改造行列。如今的莫沟正在积极迎接新课题,村庄架构如何与城市无缝对接?村庄与周围产业如何达到更多的协奏共鸣?对莫沟而言,这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开放题。

记者手记

别把工业与乡土对立起来

乡村振兴将是一场乡村价值的再认识。

很久以来,发展被等同于城镇化、工业化,等同于腾挪空间,等同于乡村让路大拆大建。把城市与乡村,工业与乡土对立起来,遮蔽了乡村的价值。

我们习惯于推平一个村庄,再去兴建一座公园。习惯于权衡效益,将厂房摆满空间。莫沟样本,就是一场打破思维惯性,在城市发展中巧借、释放出乡村光芒的生动实践,昭示了乡村价值的再发现。

“拆”或者“不拆”,就价值而言,没有孰高孰低之分。政府可以因地制宜,算账、分析、权衡。只不过在发展惯性之下,“拆”字开道,“不拆”的价值往往被无视,没有机会被摆上天平,成为一个选项。

有幸,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应当成为一个信号,提醒我们乡村价值在发展中权重正在提升,当不少村庄即将被拆的关头,及时喊一声“停”!然后扪心自问,有没有更经济的方式,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有没有留下的可能,为“千城一面”改错,为农耕为本的中华文明实现一回传承?有没有尊重原住的居民,让他们和家园,在发展大潮中共赢、新生?

有价值的再认识,才有选择的新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