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老百姓办事总是想方设法进机关、找熟人、寻关系、套近乎,却难免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今天,宁夏政务服务一改昔日“衙门面孔”,“高效、便民、规范、廉洁”为民办事的新风扑面而来。
走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群众井然有序,排长队的现象少了。大厅里,有的群众用手机进行网上申报,有的在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查询事项,有的在咨询申请代办服务……方便快捷的办事体验和智能化的服务方式,让群众感受到便捷与舒适。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加快构建“不见面、马上办”的审批模式。全区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加快推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目前,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手机上办理审批事项,不见面办理事项已达62.7%。
(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民之家时作出的“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看着心里舒服”的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出台了《加快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意见》,推动了各地政务大厅加快建设,改善为民服务的环境。
自治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和宁东管委会相继建成规范化政务服务大厅。
吴忠市推进政务服务下沉,建设了太阳山和下马关2个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服务中心,切实方便了集中连片区贫困群众和企业办事。
中宁县、平罗县投资千万元,建成现代化政务大厅,改善群众办事环境。自治区本级政务大厅也正在加紧改造升级,今后群众办事将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大基层服务网络延伸覆盖力度,把政务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全区24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民生服务中心,2723个村(社区)建成为民办事代办点,构建了企业、群众就近就地方便办事的服务平台,全区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以往,群众一天跑多次,甚至跑几个月,才能办成一件事,服务不集中、办事效率慢、环节多成为最大诟病。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集成服务,将与企业、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打造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务热线、政务公开、中介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厅,普遍实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同时,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站式”办事模式。现如今,办事群众来一次,就可办多件事,避免了来回跑、反复跑等情况,有效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和成本。
有很多群众反映,政务大厅上班时间与自己工作时间重合,上班不能去,下班已关门,自己的事一拖再拖。针对此类情况,各级政务中心不断加大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石嘴山市、贺兰县目前已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配置智能引导、网上申报、自助查询、服务评价等智能化设备,有效避免了群众因时间冲突,无法及时到大厅办事的尴尬局面,今后“无时不办”将成为常态。
(二)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成为政务服务发展“新课题”。
全区政务服务工作紧跟发展形势,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全面提升我区政务服务能力的主攻方向,推进互联网在政务服务上的深度运用,按照“纵横贯通、条块联通、整合共享”原则,建成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初步实现了自治区及27个市县(区)的786个部门、247个乡镇(街道)均可通过宁夏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办理事项,2496个村(社区)帮助基层群众进行网上申报和代办的目标,全区363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7项民生类事项全区四级通办,2018年上半年将达到80%事项可不见面办理。
打开新建成的“宁夏政务服务网”,办理事项、法律依据、样本查看、填报说明、事项评价等服务要素一应俱全,简便可操作。企业和群众只需一次登录、一次认证即可办理全网事项。自治区地税局、国土厅、工商局等部门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已率先实现100%不见面办理。截至目前,宁夏政务服务网在线注册的企业和个人用户达1.6万多个,在线申报受理7.2万多件,自治区本级不见面办理事项1.5万多件。
(三)
服务企业、群众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全区政务服务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改进服务的重点。
围绕各类人群办事需求,提供精准网上服务。依托宁夏政务服务网,整合建成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商局、水利厅、交通厅等21个部门的网上综合服务旗舰店,提供“个性化”网上专属服务,是目前“网上旗舰店”在用最多的省区。
瞄准企业投资项目需要,大力推行联合评审。推动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立“多评合一”审批窗口,发改、经信、环保、安监等多部门开展建设项目“区域评”“联合审”等全程网办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和备案效率显著提高。
紧盯企业、群众办事困难,积极开展代办服务。在各市、县(区)普遍开展代办服务,宁东管委会率先行动,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全程代办服务。盐池县采用“网格员+城管员+社区工作者”模式,大力开展帮办、代办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积极回应企业、群众诉求,建设政务服务热线。主动承接非警务类便民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全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设,自治区“12345”便民服务中心应运而生,五市和部分县(区)“12345”服务热线建成投入运行,主动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服务帮助,回应群众关切。
进入新时代,顺应新常态,聚焦新要求。下一步,全区政务服务工作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把各级政务大厅打造成为服务企业、群众的“城市客厅”,推动“双创”的摇篮,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记者 李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