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曾是个别高端人士的私人订制服务。如今,它正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然而,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签而不约、全科医生缺口大、服务能力不足、居民不信任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助推“健康宁夏”建设?自治区两会上,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招”。
增强社会对“签约服务”的认同感,推动签约服务工作
“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是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民进宁夏区委会认为,家庭医生制度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家庭医生的基层服务,分级诊疗制度将无法落实。
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签约工作,增强社会对“签约服务”的认同感,逐步扩大覆盖率。围绕重点人群开展签约服务,特别是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方便重点人群就医治疗,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的吸引力。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服务,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单位给予政策倾斜,有效推动签约服务工作。
加强全科医生技能培养,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此外,日常门诊服务和12项公共卫生服务已使许多社区的全科医生工作超载,从签约协议履行情况看,全科医生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无法正确评估。”张静虹委员说,全科医生是当前制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瓶颈之一,必须加强全科医生的技能培养,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
张静虹委员建议,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加快现有临床医生的全科培训,使之成为注册的全科医生;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医生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让更多医院、医生加入到家庭医生服务行列,使家庭医生更具实用性,家庭医生队伍更加稳定充实。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通过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等方式,多渠道、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鼓励医生下基层签约,力争使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家庭医生的供给能达到平衡。提升服务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重点对有需求的家庭开展有效签约。注重签约实效性,而非数量与签约率,避免“指标签约”“形式签约”。
建立激励分配机制,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丁晓琴委员说:“一些居民由于健康理念片面,或者害怕信息泄露,当全科医生与他签约时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的态度,同时基层机构全科医生大多来自转岗培训,一些医疗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致使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如何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确保签约服务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关键。“现有大多家庭医生是兼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开展签约服务,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就难以持续发挥。”张静虹委员说。
张静虹委员建议,建立有效的家庭医生激励分配机制,着手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地位,采取相关举措为基层医生搭建个人发展平台,加强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等方面的制度向全科医生倾斜,增加岗位吸引力,使签约的家庭医生除继续提供免费健康指导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签约服务。
“建立家庭医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落实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掌握、管理、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措施提高居民的签约积极性。制定监督签约医生职业的法律法规,开通举报渠道,让签约家庭能够随时了解医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使签约家庭得到保障,从而提高积极性。”丁晓琴委员建议。(记者 王刚 朱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