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就在省两会召开前夕,省政府就2017年我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改善贫困地区7822所薄弱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每一件实事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依旧是关键词之一,在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如何将实事做到实处,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病有所医 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慢性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省人大代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建议,要通过大力推广医学科普,满足大众对慢性病预防知识的需求;引导临床医务工作者、广大民众将疾病防控的重点放在干预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堵源头、治未病”,从重视治疗转向重视预防。“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通过撰写科普丛书、微博微信推送、电视广播播发、网络自媒体宣传、进社区下基层等多种渠道,把医学科普知识送至千家万户,提高民众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行及时的预防。”刘章锁说。年初,刘章锁执行主编的《肾脏病科普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正是他在科普领域多年实践的成果。
省政协委员、洛阳市卫计委副主任郭玲娟建议,将慢性病防控举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列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郭玲娟认为,各级政府应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原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重要民生工程,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制定本地慢性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慢性病示范区创建成功的县区需占总体所辖县区的一定比例,同时广泛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专项行动。”郭玲娟说。
学有所教 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省政协委员、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陈永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基层学校的硬件设施短缺、老师工资待遇较低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他建议,除了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办学,“引入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办学,进行市场化运作,学校可以增强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陈永说。
省政协委员、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教师王燕建议,可由名校牵头实行教育集团化管理,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师资配备、硬件设施、外出学习等方面统筹考虑,统一管理,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量培养优秀年轻教师,发挥名校在学校管理、教学业务上的优势,形成以‘名校’为中心的良性辐射影响,从而均衡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王燕说。
弱有所扶 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社会保障兜底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乎困难群众的温饱冷暖。”省人大代表、鲁山县县长李会良说,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保基本、救急难、兜底线功能,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李会良说,鲁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对此,鲁山县一方面在最低生活保障上发力,农村低保标准连续提高,2017年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3210元,实现低保与扶贫“两线合一”;另一方面,用医保救助等政策为贫困群众筑起“六道防线”,大病报销的最终比例在95%左右。此外,在易地扶贫搬迁中,鲁山县还尝试对兜底户中的老年群众进行集中安置,并配套建设食堂、健身场所等。
省人大代表、温县县长唐毅说,在温县实施医保托底精准扶贫救助工程后,“钱从哪来”是必答题,“目前是市、县两级政府按照2∶8的比例,按人均不低于140元的标准筹集医保精准扶贫资金,资金不足或结余,及时调整筹集标准或由县级财政对资金不足部分予以补充,从制度上给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提供资金保障”。
唐毅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医保资金使用的监管,做好风险控制。“目前我们正在打监督‘组合拳’,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开展以‘医疗巡查、医疗干预、医疗审核’为主的风险管理,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唐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