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栋排列整齐的日光温室里,一丛丛绿油油的百合花苞饱满。1月31日,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区,记者看到花农们在大棚里忙活着,他们把新收的百合、绣球等鲜切花送到加工车间,经过分扎后,插在水槽里等待包装启运。
“这个季节,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种植绣球,进口到国内每支40元,而国内只有我们月牙湖能种植绣球,而且量大质优,现在我们的发货价是每支20元,零售价在35元,几乎抢占了国内市场。这段时间也是百合的需求旺季,我们每扎80元出库,到了北上广之后的零售价格在150元左右。”园区负责人罗永贵告诉记者,这些天,每天都有千余扎鲜花被空运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成为当地花卉市场的抢手货。
行情高涨,花农们干劲十足。正在扎花的小塘村村民罗克有算了笔账,种花和种粮食相比,收入增加10倍左右。他和妻子杨丽娟看准了这条致富路,承包了8栋百合温室,跟着园区的技术人员学种花。几个月下来,浇水、施肥、通风、控温,各个环节都打理得一丝不苟。元旦档期,一茬花净赚6万多元。“原先家里的14亩地都种粮食,忙忙碌碌一年也就挣个七八千元,跟种花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去年至今,两茬花能净赚10多万元。”杨丽娟笑着说。
早在2014年,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了小塘村40多户农民的374亩土地,用来发展花卉产业。目前,已建成64栋日光温室、37栋移动拱棚、900平方米冷库、500平方米包装车间、450平方米仓库。种植花卉给当地移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增收,用工高峰期有150人在园区打工,承包温室的移民赚得多,临时受雇前来采摘、打理的移民赚得也不少,每天有80元至120元的劳务费,这其中就有4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如今,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并盛产百合9个品种、绣球11个品种、菊花26个品种、郁金香9个品种,此外还有风信子、玫瑰果等品种,实现年产鲜切花700万支。昔日寸草不生的月牙湖名,正在依托花卉产业让更多移民踏上奔小康的致富路。(记者 姚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