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上海在行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市区两级群艺馆、文化馆24个,开放运营的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6个……上海“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向着2019年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为了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建

市区两级群艺馆、文化馆24个,开放运营的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6个……上海“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向着2019年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为了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上海积极“找差距、补短板”,在均衡化上做文章,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准和覆盖面。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 (中心) 服务功能,已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今年,申城在完善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将全面向第四级延伸,增强居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使百姓就近、就便享受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先行先试,市区合力探索新路径

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上海积极在行动。比如,市文广局已深入16个区的多个居村开展大调研,对沪上居村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发展现状进行摸底。2017年,上海东方配送中心向本市150个偏远农村提供了戏曲配送服务,为全面推进本市公共文化配送向四级延伸探新路、做示范。

除了市级层面,各个区也努力把文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例如,徐汇区探索“三室艺厅”建设,即在居委建成数字电影室、自助图书室、艺术辅导室和文艺展示厅。截至目前,已在全区306家居委中建成“三室艺厅”211家。2017年,该区还突破物理空间的局限,在线上推出了“微社区”平台,实现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人力资源不足、经费相对有限,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痛点。嘉定区尝试将区域内各类文化团队组织起来,发挥百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凝聚力量,营造“志愿”模式下的“文化磁场”。以嘉定镇为例,所辖17个居委会建立了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居委文化服务站,同时,在楼组内建立百姓文化睦邻点,形成了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纬线、居委文化活动服务站为经线,楼组百姓文化睦邻点为细胞元,经纬交叉又相互渗透的立体网格管理模式,为百姓构筑了一个“5分钟文化圈”。

落实对标,软硬件建设有了新规定

眼下正在农闲时节,家住金山区金山卫镇塔港村的刘定发却没闲着。每天吃过早饭,他便带上3岁的小孙女去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转转,聊聊家常、看看电影,镇上、区里的文艺团队隔三差五来表演,有时市里也会送演出、展览下来。“现在的活动是一年比一年丰富,水平也越来越高。”刘定发感叹。

随着“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 (中心) 服务功能”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记者获悉,为了切实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不久的将来,沪上将下发 《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服务功能创建标准》,对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 (中心) 的软硬件建设提出硬性规定。比如,村委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 (中心) 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每个居村至少拥有3支以上管理有序且具有一定展示水平的居村群众文体团队。向每个居、村配送文艺演出、各类讲座、艺术导赏、公益电影、体育健身、图书等项目类别不少于2项;向每个行政村每月配送1场以上电影、每年配送5场以上各类文艺演出……

“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设,对涵养城市文化生态、丰富城市文化生活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蒯大申表示,建立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体系,视野不能只在城区,不能只为一部分人服务。畅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上海要做的、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