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的村部里,人声鼎沸。“大家快坐好,分红大会马上开始!”嘎查党支部书记、玛拉沁艾力合作社理事长吴云波拿着话筒喊话。
吴云波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共出栏加工销售肉牛760头,出售淘汰母牛160头,总销售金额968万元、净收入245万元。今天分红总额92.5万元,最多的一户,可以分到8万块。
“我家分到的钱除了置办年货,今年的日常花销也够了。”村民钢嘎木仁拿着刚分到的一沓钞票,笑得合不拢嘴。2017年,钢嘎木仁在合作社入了10万块钱的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分了1.5万元的红利,效益之好是他始料未及的。夫妻俩还在合作社的厂子里打工,一年收入6万多元,绝对的“旱涝保收”。 “今年,我们还打算继续往合作社里投些钱,扩大股份,争取明年再多分点。”钢嘎木仁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村民白陈柱一边数着钱一边说:“我入的股不算多,再分个一两年就能回本了,但我入的可是原始股,不仅能分红,还会增值。要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打算继续入股!”
东萨拉嘎查位于巴彦塔拉苏木北20公里,全村总土地面积11.4万亩,总户数234户,常住人口1072人。嘎查生态环境恶劣,村民们大多靠养牛为生。多年来,一直延续着各自为政、分户经营、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牧业收益不高,群众增收缓慢。
2013年,东萨拉嘎查结合村民有养牛传统和粮多草茂的优势,以牛、现金、耕地3种形式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全嘎查207户、986人参与合作社入股,注册资金达550万元。合作社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推广科学养殖和育肥技术,优化畜群结构,采取将牛犊在草场放牧至1-2岁后,统一集中育肥的饲养方式,并制定和完善了适应本地的饲养标准、流程、技术,实现了由粗放饲养向科学饲养,由小户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规模经营的转变。合作社以建设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重点,在鲁北工业园区建设食品加工基地,注册了“玛拉沁艾力”绿色产品标志,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工牛肉干、高档冷鲜肉、民族风味奶豆腐、奶皮子等传统乳制品等9个系列产品。同时分别在浙江宁波、山东烟台等地成立了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绿色牛肉直营中心、直营店和销售处。合作社直接带动周边5个苏木镇31个嘎查村1500户农牧民增收致富。短短的4年时间里,已经形成“养殖—育肥—屠宰加工—销售—餐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玛拉沁艾力牛肉品牌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截至2017年末,合作社总资产已达3200万元,增长了5倍多,连续4年共分红33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300元,以产业扶贫方式帮扶37户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
分红大会结束了,但笑声、歌声持续不断,村民们高兴地拉着吴云波三五成群地跳起了安代舞,唱起了乌力格尔。
谈到今年的规划,吴云波说:“2018年村里将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继续发展合作社经济,积极开发畜牧产品,让我们的特产走出家乡,走向全国。”(记者 郭洪申 薛一群)
【记者手记】
吴云波和合作社全体社员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村民们增加了收入,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合作社实现了“名利双收”,先后获得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吴云波本人也获得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社会扶贫工作“爱心模范人士”、自治区“优秀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和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嘎查的村民也完成了入股分红、进企业当工人的转变。并且通过采取适合本地的饲养方式、流程和技术,使全嘎查6.7万亩退化的草牧场得到修复,生态环境好转,生态效益显现,市场化程度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东萨拉模式”为当地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