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各区区级财政收入独占鳌头的仍是浦东,996.3亿元;迈上250亿元台阶的是:闵行278.7亿元,嘉定252.3亿元;200亿—250亿元之间的是:静安232.8亿元,黄浦212.2亿元;150亿—200亿元之间的是:松江192.6亿元,青浦188亿元,徐汇186亿元,长宁154.3亿元,宝山151.1亿元
■本报记者 徐敏 王志彦
2017年上海各区经济运行情况如何?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7/2018年上海各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显示:2017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显现、外部需求回暖和自身创新驱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各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好于预期,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持续发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和创新支撑的增长格局逐步形成,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改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呈现出“速度平稳、动力转换、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可喜变化。
财政收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好于预期。报告显示,在自贸试验区改革持续突破和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深入的影响下,浦东新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目标。中心城区方面,黄浦、徐汇、长宁、静安等区地区生产总值与前五年相比,总体态势平稳。郊区方面,嘉定、松江、青浦等区借助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区发展的辐射带动,特别是依靠工业强劲回升的支撑,实现了较快发展速度,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不仅超过年初目标,而且超过前五年平均增速,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明显。
财政收入完成好于预期。受上一年高基数、营改增减税降负、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部分行业一次性减收等因素影响,各区财政总收入经历了上半年的增速回落后,从三季度起累积增速开始回升,郊区大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大多增速快于去年同期。
2017年,各区区级财政收入独占鳌头的仍是浦东,996.3亿元;迈上250亿元台阶的是:闵行278.7亿元,嘉定252.3亿元;200亿—250亿元之间的是:静安232.8亿元,黄浦212.2亿元;150亿—200亿元之间的是:松江192.6亿元,青浦188亿元,徐汇186亿元,长宁154.3亿元,宝山151.1亿元。
2017年区级财政收入全年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有:奉贤,24.8%;松江,21.2%;青浦,20.9%; 金山,20.5%; 闵行,12.1%; 宝山,10.8%;嘉定,10.2%。
从结构来看,各区财政收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非税收入和房地产业税收占比“双下降”,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如虹口区非税收入占比不到10%,全区三级税收和区级税收中现代服务业占比分别为63.14%和54.36%,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税格局进一步夯实;杨浦、普陀、徐汇等区房地产业占区级税收的比重,分别比去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对郊区税收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浦东新区税收总额中制造业占比达23%左右,比重进一步提高;闵行区前11个月完成工业税收同比增长了42.8%,今年以来首次突破40%的增长。
传统“三驾马车”持续发力
消费和流通市场平稳增长。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其中静安、金山等区增速超过两位数,分别为15.6%和10.2%,静安区的大宁和南京西路商圈领跑全市,位居全市商圈前两位。
从消费热点看,呈现出由大型商圈逐步向个性化、服务化、小型化商业综合体集中的趋势。如嘉定区前11个月10个商业综合体和1条新型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5亿元,同比增长39.2%。
从流通市场看,受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带动,各区今年商品销售总额增速普遍快于社零增长,有9个区增速超过10%,其中宝山、静安、徐汇、长宁和嘉定的增速超过15%。
固定资产投资企稳。2017年上海各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总体良好,全年有14个区投资增速为正,且半数以上的区增速超过三季度,松江、青浦、奉贤、闵行等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明显,静安、普陀、虹口、宝山、松江、奉贤等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超过50%。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强劲发力,受制造业发展强劲的带动,郊区工业投资扭转了近年来萎靡不振的局面,普遍实现正增长,松江、闵行、宝山等区工业投资增速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分别达到131.80%、80%和28.5%,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和开工;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闵行、奉贤等区1—10月房地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7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需求持续回暖。受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刺激、进口需求增加、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出口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各区外贸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浦东新区1—11月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803.32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645.7亿元,同比增长21.7%。宝山区1—11月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59亿元,同比增长41.5%。徐汇区1—11月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67.86亿元,连续10个月远超去年同期增速,回暖态势进一步明朗。闵行区外贸转型发展加快,1—11月实现出口商品总额866.54亿元,快于去年同期增速,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较高。
政府“放管服”改革深化推进
报告显示,2017年各区不断探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自贸试验区改革示范效应持续释放。浦东新区深化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率先实施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上线运行,保税区关检“三个一”查验平台全面建成运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企业扩大至39家,深化落实“金改40条”,形成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区总体方案,第一批116项审批改革成果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
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各区在“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证合一”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水平,推进“三个一批”改革,着力推进网上政务大厅与实体行政服务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
亲商安商稳商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各区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转型”,积极整合条块政策资源,建立多层次政策扶持体系。如,黄浦区经过细致调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打造全市最优综合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针对产业发展环境、市场发展机会、政务服务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四方面提出14项措施和39项工作。虹口区深化完善总部经济和“10+2”产业政策体系,成立全市首家企业服务局,积极落实“千人访万企”等举措。
未来如何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综合营商环境?报告提出,要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接自贸区“证照分离”116项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对接方案; 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预约登记等改革,积极开展企业名称、住所登记改革。创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资源核心云建设,逐步推动部门数据开放和共享,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及本市各项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和手续,努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精准扶持。
要提升涉外经济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外资多领域开放,优化重点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外商投资项目备案制改革。制定完善涉外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整合各类服务企业政策,形成支持涉外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境外投资者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鼓励外资参与区属国企混改等优化重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开放式联合创新平台。
要增强对高端人才的服务力度和吸引力。围绕创新创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住房、教育、户籍、医疗等方面精准施策,打造全球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