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建立四级医联体
生了病,就去城里的大医院。几年前,对大通县塔儿镇塔尔湾村的村民马长全来说,这是道单选题,“只有去大医院才放心啊。”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薄弱,工资待遇低,留不住大夫,也留不住病人。
如何让医疗资源真正下得去,西宁市委调研发现,必须打破部门行业监管藩篱、突破行政区域壁垒。
2016年5月起,西宁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建设,打造“总院-分院-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院长成了集团董事长,县医院成了集团分院,统一管理同工同酬,让专家真正流动起来、下沉到位,并在集团医院内设立双向转诊科,通过“绿色通道”,服务上下转诊患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医生。
“现在也是单选题,好大夫就在家门口,省城那么远,还去挤个啥?!”马长全说。
打破城乡区域壁垒
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为百姓带来福音
“得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大通上班了,我和几个在广场一起锻炼的姐妹特地起了个大早赶来挂专家门诊,为的就是能够向专家们询问一些治疗方法。”今年65岁的周春梅如是说。
周春梅向大夫描述自己的症状后,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汪发莲依据问诊初步判断,周春梅患的应该是糖尿病……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现在成立了医疗集团,总院的专家分批到分院上班,我们看不好的病还会请专家会诊,还开辟了上下转诊的绿色通道,减轻医疗负担,让患者看好病、少跑路、少花钱。”汪发莲说。周春梅满脸信任地说:“我不担心,现在政策好,我们看病都能报销,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让西宁市的专家给我们看病,减少了到大医院的医疗费、交通费、陪护费,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组建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是市委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更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扎实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建设幸福西宁的具体实践。2017年,医疗集团门急诊总量871744人次,同比增加37176人次,增长4.45%;住院59336人次,同比增加1720人次,增长2.99%;手术15462人次,同比增加3345人次,增长27.61%。
畅通信息互联渠道
互惠共享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基于医疗集团紧密型一体化服务体系,按照“打通管理、带动技术”的建设发展原则,依托总院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资源,建成了省内唯一的一体化标准数据中心机房。
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上述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手术视频指导、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住院账单查询、专家咨询、云门诊、慢病管理、智能导诊等互联网+医疗的快捷服务,有力保障了下级医疗机构及时得到上级专家的远程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全集团的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效率,节省了人财物和时间成本,打破了原有松散型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分立格局,真正建立了互惠共享、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供给网络,让患者不出乡村,不出县城,在手机上就能享受到省时省力省钱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补齐了传统医疗服务的短板,患者可在线上线下之间自由选择就诊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问药,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输血”和“造血”
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业务提升机制开花结果
总院中医科的主治医师叶惠除了门诊坐诊以外,还定期会到一位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及脑瘫的患者家中开展针灸康复理疗工作。叶惠说:“这位患者因曾经听信偏方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现在完全瘫痪在床。通过我们搭建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绿色通道,第二分院中医科医务人员可以直接为这样的患者及时进行规范的检查评估和康复治疗,从而将优质医疗资源直接送到病患家中。”
第三分院没有皮肤专科,以前有皮肤病的患者,都会建议病人到省城去看皮肤专科门诊。来自第一医疗集团总院皮肤科的主治医师樊峰,带去了科室研发治疗皮肤病的膏药,价廉疗效又好,深受患者赞誉。消除了以前没有皮肤科只有打发患者去省城大医院的尴尬。
第一医疗集团第三分院院长王成文告诉记者,医疗集团成立之后,专家下沉基层,让医院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针灸科的专家坐诊以来,对我们的医生现场进行指导,手把手带、手把手教,使得医生的业务能力快速提高。在总院下乡医疗队的带动下,有效拓展了分院医务人员医学知识和视野,不仅让当地百姓获得了更为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也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均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2017年,医疗集团长期下派专家45名,临时下派专家852人次,基层上派27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下基层专家开展诊疗27911人次,查房4897人次,引入“三新”129项,推广适宜技术94项,参与危重症患者抢救217次,麻醉手术286台,介入性超声72人次,指导申报科研、举办继教项目共9项。先后对集团所辖3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两轮综合督导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层分类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对乡镇卫生院人员、村医进行了两轮业务能力考试,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这种由上向下“输血”和下级自身“造血”的传帮带模式,把新的理念、管理、技术和服务输入到了基层,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带动了基层医疗、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四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业务提升机制的效果日益显现。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
以健康为中心的一体化健康保障网正在形成
在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服务队的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老人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政策:“这是我们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致大家的一封信,老人家,如果您同意,我们会与您签订《家庭医生承包制签约健康档案》,可以向您及您的家人按大家的需求提供信上提到的10项卫生服务。”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在医院的亲戚,有任何健康问题都可以打电话找我。”在宣传活动现场,有村民还是对家庭医生是个啥不是很理解。长宁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就用“亲戚”这个村民容易接受、理解的词汇,给村民如此解释家庭医生与签约村民的关系。村民们的脸上立刻笑开了花,“那这个实话好呗。”
“在家庭医生宣传过程中,我们以实例入手,以就医感受度为切入,清晰、生动地宣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好处,提高了百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院长助理才让说。
从弥合城乡卫生服务供给差距,提升健康公平性的角度出发,扎实推行“3+1+N”模式的承包制签约服务,制定下发了《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家庭医生承包制签约服务管理办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编写印制了《家庭医生承包制签约健康服务手册》《签约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共10万余套,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研、培训及督导检查工作80余次,培训1300人次。
家庭医生团队充分依托乡镇卫生院,在分院技术骨干和总院专家的帮助、支持下,以乡镇为范围,以村为片区,以居民家庭为单位开展承包制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利用集团手机APP、移动数字化健康体检车和家庭医生巡诊服务包等为辖区居民建立随时化、随身化、随地化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让居民享受到了健康生活知识宣教、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双向转诊、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
2017年,医疗集团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6.51%,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率91%,利用体检车为偏远地区老年人体检4019人次,常住人口签约率39.38%、重点人群签约率71.17%,贫困人口签约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