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春2月11日电 去年,吉林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下大力气激发市场活力。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吉林省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07.8万户,同比增长约为11%。
“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取得积极成效。
加大“放”的力度,为就业创业降门槛
深入推进政府管理“瘦身”。经多次清理,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830项,削减56.54%。非行政许可彻底清零。管住政府有形之手,建立政府权力“总台账”,公开发布行政许可、收费目录、后续市场监管等18个清单。
大力推行“多证合一”改革。去年7月1日起全面推行“32证合一”,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照一码”,做到业务无缝衔接、信息全面共享,办理时间平均压缩85%以上。
深入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自行设置的7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清单。目前,吉林省大力落实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制度,解决职业资格设置过多过过滥、证出多门、考培不分、鉴培不分、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
清理规范行业准入证、上岗证。去年,吉林省已在全省110家部门单位清理出115项行业准入证、上岗证,按照不合理的坚决取消或整合原则,拟取消29项、保留72项。
探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去年,吉林省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修订)》“负面清单”,将29个限制类行业按设立和变更分解成464个具体事项,企业只需下载申报材料目录和具体范本,上传到网上预审即可。
创新“管”的方式,为公平营商创条件
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吉林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48个部门确定随机抽查事项367项,全部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一计划”。全省开展1653次抽查检查,抽取执法人员13565人,检查市场主体71587户。
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吉林省确定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监管责任33项,后置审批事项及行业管理事项监管责任274项。全面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各部门公示涉企行政许可信息45.47万条、涉企行政处罚信息2.98万条,累计公示企业信息2044万条。
统筹开展“双打”。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电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全省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案件4657件、办结4490件、案值8609万元;公安机关侦破涉嫌犯罪案件1302件,涉案金额4亿元;检察机关批捕案件369件、批捕711人;审判机关审结374件,判决737人。
筑牢“放管服”改革的法治保障基石。加快推进相关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现已废止政府规章4件、修改7件,拟废止13件、拟修改23件;已废止规范性文件529件、修改38件,拟废止148件、修改51件。对全省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的有行政处罚裁量幅度的法律96部、法规265部、规章338部,现已全部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开展失信企业联合惩戒。落实52个部门共同签署的《吉林省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累计对756名失信被执行人、105户企业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提升“服”的水平,为群众办事增便利
打造吉林政务服务“一张网”。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吉林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了为个人和法人提供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一体化服务,支持全省2万多政府工作人员同时在线对外提供服务,提供PC端、移动APP、移动微平台和自助服务终端多渠道服务。
“人脸识别+公安人像档案”有效破解了网上办事“我是谁”的难题,“电子证照库+证号关联”有效破解了网上办事假照易制作、难鉴别的难题,“小交换+微循环”有效破解了网上办事服务统一平台与后端业务系统分散隔离的难题。
实施减证便民行动。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去年,吉林省取消“奇葩证明”,省政府部门精减25个行业、68个证明事项;市县政府部门精减其他证明事项387个,涉及39个行业。开通了 “网上开证明”服务项目。
着力优化政府服务。全省各级政务大厅全部实行午间“不间断”对外服务。实施30余个“零跑动”服务事项和约150个“一次性跑动”服务事项,为办事人提供“不见面服务”。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厅、全部公开、全部上网,将各类公共服务大厅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统一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领办制、代办制,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