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力争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岷江、沱江流域成都段水质优良比例在去年基础上持续改善,这是记者2月11日从成都市环境保护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获悉的。
2017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7%、10.2%,优良天数和污染物浓度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并创下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成绩;全面完成“水十条”实施以来国家、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土壤环境形势总体稳定。下一步,成都将强力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铁腕治霾,持续推进“治霾十条”。实施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继续深化夏季臭氧防控行动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加强城市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
重拳治水,持续推进“治水十条”。实施2018年水污染防治“626”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江安河、鹿溪河、新津南河、毗河、蒲江河、沱江干流成都段、驿马河、绛溪河等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力整治243段黑臭水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科学治土,持续推进“治土十条”。实施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建立土壤环境管理数据库和区域污染防治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行动,实施《成都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攻坚方案(2018-2020)》,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战。成都将适时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和效果“回潮”,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将开展全过程督导,确保及时高效完成。
成都还将从制度约束层面上加强环境保护。2018年,成都将推动成立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市级议事协调机制。优化环保目标考核体系,加强以功能定位为导向的发展绩效分类考核评价,建立“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分区差异化考核制度。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