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修遍万棵行道树 都市“造型师”守得绿意满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人民网上海2月19日电漫步上海街头,法国梧桐触目可及。盛夏时节,蒸腾的暑气穿透翠叶繁枝,筛落无数细荫浅影,留下丝丝清凉;冰封冬日,修剪一清的枝干,伴随着和煦阳光的映射,在道路上静静地潺??! ≡缭? /> <meta name=

人民网上海2月19日电 漫步上海街头,法国梧桐触目可及。盛夏时节,蒸腾的暑气穿透翠叶繁枝,筛落无数细荫浅影,留下丝丝清凉;冰封冬日,修剪一清的枝干,伴随着和煦阳光的映射,在道路上静静地潺???/p>

早在1865年,原公共租界工部局首先在外滩扬子路,即今中山东一路上就种下了上海第一列行道树。行道树的种植,点缀了黄浦江畔的自然风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林荫道也成为了城市一道风景线。1990年上海已经拥有林荫道22.6万株,而现在,113万株行道树更是遍布全市。

行道树多了,有一个职业也忙碌起来。每逢年中及岁尾,一群群身手矫捷的养护队员工如“孙猴子”般蹿上法桐,脚蹬树干,手握钢锯,当仁不让成为城市“园艺师”。

林荫树,承载着城市的生态记忆

1988年,18岁生性好动的黄庆九成为普陀区园林所的一名学徒工。上树养护有风险,稍不小心,就有滑落的可能。“脚怎么放,手怎么摆。师傅教的一清二楚,从不藏私。”

黄庆九边说边演示起来:将保险绳的一端系在最粗壮的枝桠上;两脚与枝条成90度,脚掌紧贴树干根部;一手抓相邻的枝条,一手握住锯子进行操作。

他最常用的修剪法为“七去五留法”,即剪除枯树烂头、病虫枝、重叠枝、交叉枝、徒长枝、下垂枝和矛盾枝;保留好的骨架枝、装饰枝、踏脚枝、营养枝、外向枝。他说,“修剪最好的境界就是,三股六杈十二枝。但这需要六年,十二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培养。”

黄庆九回忆,最初的解放牌球鞋10块钱一双,但是鞋底太薄,上树一多,鞋底磨穿;手套坏了舍不得扔,缝缝补补,能用半年。直到90年代初,园林所发放了后来红极一时的回力牌球鞋。20块钱一双,厚实的鞋底,白色的鞋身设计,流畅的线条,防滑防摔,黄庆九提起就赞叹不已。

每年5月底剥芽,12月底冬修,黄庆久尽量克服天气带来的难处,但最让他闻之色变的,一是虫害:毛毛虫、洋辣子,一旦碰到了,能痒上好几天;二是悬铃木花粉过敏,偶有鼻塞等症状。

这种悬铃木,是上海行道树的主要树种,也就是市民们口中的“法国梧桐”。事实上,悬铃木虽和梧桐有些相似,却并不是同一树种。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优胜劣汰”,悬铃木被认为是最适合上海栽种的行道树种之一,在上海不少风貌保护区的林荫道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种植历史。衡山路、武康路、淮海路等耳熟能详的林荫道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生态记忆,也象征着无数上海人心中的那份海派风情。

代代传承 熟悉每株行道树

中心城区的行道树大多种植在繁华街区,树木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较差,交通压力大,机械化程度低,树木修剪主要依靠人工操作。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天寒地冻,树木休眠,是最适合冬修的时节。对于枯死枝、病虫枝的去除,可以合理有效地调整树势,改善观赏效果,为来年行道树的管养打好基础。

2004年3月,20岁出头的杨飞飞成为了普陀养护队的一员。他传承了老一辈养护队“七去五留法”修剪的技术精髓。在他的眼中,骨架清晰,树干匀称,形成“通风透光”效果的行道树才算修剪合格。

每逢冬修时节,养护队每天天不亮就忙碌起来,通常两人同时上树操作,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一棵树的修剪。以普陀区绿树成荫的花溪路为例,1公里路段由大约30人组成的小组分工合作,一半人上树操作,一半人在地上清理、粉柴、维持秩序。完成全路段的修剪,大约需要2-3天时间。

“一把钢锯、一身迷彩、一腔豪情”,便是对园林养护工工作最好的诠释。3万棵法桐,2万棵香樟、喜树、银杏等常见的树种。每年除了剥芽和冬修,杨飞飞走遍了普陀区184条道路,爬遍了几乎5万棵行道树。

随着城市对景观品质的提升,行道树养护方法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养护作业越来越精细。同时,行道树的附属设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市民周女士亲眼见证了树穴盖板从过去没有盖板,到水泥盖板,再到现在的复合材料盖板;行道树树桩也从过去的水泥桩逐步更新为景观效果较好的仿木纹树桩。“我还见过给行道树打点滴的,感觉这些树就像人一样,爱漂亮,怕生病,特别亲切可爱。”周女士说。

因地制宜,创新修建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绿化大发展以后,随着“新优植物品种”引进、“春景秋色”和“优美景观道路”示范工程的推进,一大批景观道路相继建成,行道树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1990年,上海行道树树种为29种,悬铃木和香樟占总数量的近80%。

如今,上海街头常见树种已经达到40余种,栾树、樱花等观花观果树种,以及北美枫香、纳塔栎等色叶树种也慢慢进入百姓视野,形成了“夏季遮荫,冬季透光,春秋有景”的街头景观格局。

新品种的行道树对养护工人来说也意味着新要求。作为业内的技术骨干,杨飞飞带领队员创新“自然结合型”修剪手法,提炼“七去五留”修剪法。 2013年6月,“杨飞飞技师创新工作室”成立,集聚了80、90后的行道树养护技术精英。

除了在修剪手法上有所创新,工作室更是因地制宜,脑洞大开。在城市繁华街道修剪,尤其是上下班高峰,会给修剪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杨飞飞团队却想出了反向道路修剪法:在单向大客流的马路上,与大车流方向错开,既保证了工作效率,也不造成交通拥堵。而在花溪路修剪时,则想出了“红灯行,绿灯停”的修剪模式……4年多时间里,他们把普陀区行道树的修剪养护水平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2011年起,上海绿化部门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创建林荫道。经过7年打造,上海的林荫道总数已经达到198条。正是因为行道树养护得当,普陀区已成功创建21条市级林荫道,数量全市第一。

行道树,一座城市绿化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曾在《上海林荫道》一书序言中提及:“上海林荫道,一种独特的文化脉韵,它深入城市肌理,熨贴万种海派风情,海派文化,无一不在林荫道的映衬下更具韵致。上海林荫道,更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宜居、和谐的城市软实力。”

上海的林荫道,同样书写和记录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在上海独有的“味道”里面,有着行道树的气息,也流淌着成千上万“城市园艺师”的汗水。(陆宣、葛俊俊)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