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呼伦湖岸边,沿着被冻得结结实实的冰面望去,湖面上一座美丽的亭子映入眼帘。据介绍,这个亭子原本是建在湖岸上,这些年随着水位增加,亭子跑到湖里了。
近日,记者跟随内蒙古环保世纪行记者团走进呼伦贝尔,了解近几年环境综合治理下呼伦湖的巨大变化。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对维护呼伦贝尔草原乃至东北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价值。据统计,呼伦湖周边栖息的各类野生动物有4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54种。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呼伦湖的生态环境曾遭受到破坏。
“200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呼伦湖水位连续下降,湖面面积大幅缩减,至2012年,湖面缩减至1750平方公里,周边湿地持续萎缩,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大幅减少。”呼伦贝尔市副市长任宇江对记者说,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呼伦湖保护工作。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
2015年8月,自治区政府决定将呼伦湖保护区管理局作为试点,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综合执法工作,成立了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局,对湖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目前,累计清除景区和湖区周边私搭乱建设施83处,取缔旅游企业24家,关停小型旅游景点4处,并停止湖区周边新增旅游经营企业的审批与建设。
2017年2月10日,呼伦贝尔市开工建设额尔古纳河流域海拉尔河治理工程,致力于恢复海拉尔河与呼伦湖的地表水力联系。
记者从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呼伦湖在“引河济湖”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引河济湖”二期及“河湖连通”工程,水位较2012年升高3.08米,水域面积达到2038平方公里,比2012年扩大288平方公里。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呼伦湖水量稳定增加,2012—2016年间,水体pH值由9.2降至8.4,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含量等指标均保持逐年下降,湖水水质明显改善。2013年至今,呼伦湖周边湿地面积已经扩大近3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鸟类新增6种,种群数量增加近万只,环湖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