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黑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一座桥(青春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认识王?,纯属“偶然”。记者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采访特色农产品销售时,恰逢王?在当地的农民电商讲习所里给乡亲们“授课”,说渠道、说产品、说技巧,王?讲得头头是道,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记者一问,原来
原标题: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一座桥(青春派)

认识王?,纯属“偶然”。

记者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采访特色农产品销售时,恰逢王?在当地的农民电商讲习所里给乡亲们“授课”,说渠道、说产品、说技巧,王?讲得头头是道,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记者一问,原来王?这几年在农产品销售领域创业,搞得有声有色;再一问,原来王?还是当地的“小名人”,2011年他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沈阳一家国企设计院工作,“村里人都羡慕得很”!没想到王?几年后却突然辞职,返乡创业了!

“这小伙子很有点劲头!”在旁的一位镇干部说。就这样,记者和王?唠起了他的故事。

离开城市,返乡创业——

“认为对的,只想坚持”

王?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宁安人,2008年本科毕业后保送到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攻读研究生。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到了沈阳一家国企设计院从事桥梁设计工作。“能把学了7年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真的很兴奋!”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王?仍记忆犹新,“无论是参与大项目讨论、还是加班加点搞测算,点点滴滴都很难忘。”

工作稳定、专业对口、收入也不错,王?最开始的感觉挺好,但时间久了,困惑也随之而来。“每次回家一看到高速公路都修到东北边陲小镇的村口了,就有一种危机感。”王?说,前些年国家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高速公路桥梁的市场越来越小,“活少了,设计人员却没少,这也算是一种过剩吧?”王?感慨,“没有一个广阔的市场,再会游的鱼也施展不开。”

“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王?坦言,城市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和国企里循规蹈矩的工作环境,也愈发让他有点不适应,关于未来,他也有担忧和焦虑。“很怕自己哪天就失去了天性,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 王?扶了扶眼镜,笑着说。

辞职创业的念头在王?脑海里渐渐萌生。“我看过国外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很大。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结果。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这里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王?说,“我的家乡就在长白山脚,镜泊湖畔,生态好、农林产品质量‘杠杠滴’!为何不试一试把这些好东西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造福家乡的父老乡亲呢?”

说干就干。带着对优质农产品广阔市场空间的期待和奉献家乡的热情,执着的王?不顾家人的反对、朋友的挽留,收好行囊、赋诗一首,踏上了这条不太好走的创业路——

“朝来夕归几寒暑,匆匆行色披星途。白马一匹慕玄奘,扁舟一叶羡陶朱。

前路漫漫逶迤行,梦想彼岸拭明眸。铅华洗尽不留恨,无谓世人嘲与苦!”

坚守品质,优化营销——

“当好优质农产品搬运工”

“你看,这些白头发都是这两年长出来的。”王?朝记者捋了捋自己的头发,打趣道,“有压力啊!辞了那么好的工作,还不得干出点名堂来?”

2015年4月,王?辞职回到家乡,在宁安市东京城镇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搭建了互联网销售平台后,便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山林水畔,开始了摸底调研。

“家乡的农民太淳朴了!”王?说,由于家乡地处偏远的东北边陲,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的思想也就相对封闭落后,“农民只知道闷头种地、干活,却不知道怎样通过营销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到头来辛辛苦苦劳作,却没有获得更好的收入。”

想要卖得好,产品是基础。“一户一户跑、一家一家谈。找到最可靠、最本分的农户,当好产品搬运工。”在东京城镇农民创业园为王?提供的一个小展厅里,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他寒来暑往、风吹日晒寻找最优质产品的脚步。“比如大米种植,我就和村里的种地好把式签订合同,只种植施用有机肥的水稻。再比如林产品,我直接跑到各个林场里和林农对接,收购他们在原始森林里采摘的野生产品。确保源头质量关,把天然有机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谈到优质农产品,王?如数家珍,言语中透露着兴奋。

“酒香也怕巷子深。家乡农林产品质优价不优,吃亏就吃亏在营销上。”王?说。为了让外界更好了解宁安农林产品的优势,王?骑着自行车、挎着小相机,用镜头捕捉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农林产品推销出去:把农林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过程、采摘过程用照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年货套餐、杂粮套餐、山货套餐;以众筹的形式售卖优质大米;每一件产品的外包装上还有二维码,一扫就能追溯产品的源头……

“营销不是瞎忽悠,而是通过合法合理的商业运作,把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王?创业,也有他坚守的初心。“现在优质农产品市场很广阔,但乱象也不少。以次充好、模糊概念、以人工代替天然野生的不少。我还是想踏踏实实做产品,有一说一,不夸大、不忽悠。无论时代怎么变,诚实守信还是根本。”

生在好时代,赶上好政策——

“乡村振兴,年轻人不该缺位”

王?创业,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

“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民、农业都有很深的感情。”王?感慨,“农民和市场打交道处于弱势地位。我回乡创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乡亲们架起一座通向市场的桥梁,让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王?的三叔原先自己种植水稻,“每年一收获就把原粮卖给粮贩子,价格自己说了也不算数。也没想着啥有机种植、自己加工成品米。”三叔说,“自从跟自家大侄子合作后,这种植方法有机了,加工后的成品米通过网络卖上好价钱,我的收入也跟着长了不少,一垧地多挣了9000元钱,到哪去找这好事儿呢?”

几年来,王?通过与农民签订供销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产品几乎覆盖了当地所有有突出优势的林农产品,带动了周边12个乡镇数百名农民,增收幅度近30%,“我只保留合理的利润空间,把更多的利润让给父老乡亲,让他们在和市场打交道的过程中尝到甜头。”王?说。

“农村里多一些这样回乡创业的小伙子就好了!农民增收就有人带头了。”东京城镇镇长王晓春也对王?竖起了大拇指。

王?创业,还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动优质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带动农民增收,推出了不少好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牡丹江市也适时推出了“农民电商讲习所计划”,试图打破该地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作为宁安市东京城镇农民电商讲习所的一名讲习员,王?对此充满了希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农民应该成为振兴的主力。讲习所计划帮助农民在思想意识上架起一座通向市场的桥梁,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如今,王?已经利用各种场合为500多名农民讲授了互联网基础知识和电商销售的一系列知识,“我愿意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分享给父老乡亲,让更多人受益。”王?说。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王?的事业渐渐步入正轨,销售额也做到了一年40多万元。“更多的还是把自己定位为农民和市场的桥梁纽带。希望尽到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乡亲增收。”王?对未来充满期待,“乡村振兴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年轻人不该缺位!”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